青砖白墙相映,30张面孔温暖定格。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博爱巷,一面长约300米的“好人文化墙”静静矗立,没有华丽彩绘,却因平凡英雄的故事而熠熠生辉。这里不仅是30位好人的荣誉展台,更是一座城市以“爱”为核心,用榜样力量浇灌文明之花的生动注脚。
选树“身边榜样”
为城市文明立起精神灯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格尔木市始终以这一理念培育文明火种。截至目前,已选树出30位涵盖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信经营等类别的模范人物。他们并非惊天动地的伟人,却在细微处彰显大爱:90后小伙纵身跃入碱筒仓救起同事,用果敢诠释担当;“好媳妇”数十年照料瘫痪丈夫,以坚韧书写亲情;少年逆行火场救出邻居奶奶,用勇气传递温暖;个体工商户坚守诚信经营,以初心守护商道……
这些“街头巷尾的普通人”“邻里眼中的实在人”,正通过“好人文化墙”成为可感、可学、可做的榜样。如今,博爱巷已成为市民心中的“精神打卡地”:有人驻足点赞,有人记录感动,更有人默默立志——“我也要成为墙上的人”。从“展示典型”到“激发共鸣”,“好人墙”已超越物理空间,成为格尔木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引擎”。
激活“好人效应”
让文明新风转化为全民行动
选树好人不是终点,让“好人精神”从墙上“走下来”,融入市民日常,才是文明建设的深意所在。格尔木市以“好人墙”为起点,构建起“榜样引领+全民参与”的文明实践体系:328支志愿服务队伍、3万余名志愿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严格落实“双报到”机制,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特殊群体关怀等活动。从社区到街头,从线上到线下,“好人”带动下的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一套“挖掘-培育-宣传-激励”的闭环机制持续发力:“故事宣讲会”走进社区院落,“好人讲堂”搬到群众身边,“云端展示”打破时空界限,“关怀慰问”传递城市温度……全方位的培育体系让“好人精神”不止于感动,更成为市民的行动自觉。从“一个榜样”到“一群先锋”,从“一件好事”到“满城新风”,崇德向善的种子已在格尔木生根发芽。
融合“价值坐标”
让核心价值观扎根城市土壤
在博爱巷的“好人文化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的注解与格尔木实景图相映成趣。这里没有抽象的文字说教,每个词汇都与“好人故事”“城市记忆”紧密相连:“和谐”是清洁能源基地与戈壁绿洲共生的画卷,“法治”是法官调解邻里纠纷时耐心的身影,“友善”是各族群众共庆佳节的欢歌笑语……而每一位好人的事迹,更是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中国邮政格尔木分公司职工葛军坚守雪域邮路十余载,为牧民送急需物资、为军营送家书,用“敬业”丈量高原邮路;诚信商户陈光龙数十年经营明码标价、不掺假,以“诚信”赢得街坊信赖。
如今的格尔木,正以“好人选树”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肌理。通过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强化榜样示范引领、厚植传统美德土壤,这座戈壁新城正让“好人墙”上的名字越来越多,让“爱”的旋律传遍每个角落,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更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