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俊:从“心”出发绽放“银发力量”
◎ 本报记者 袁矛

    10月29日一早,当记者走进成都高新区府盛社区南城都汇5b期汇朗园时,穿着红马甲的刘晓俊正在忙着清点慰问物资,蒙蒙雨丝沾湿了一头银发。当天是重阳节,作为汇朗园党支部组织委员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她早早就计划好要给小区的老党员送上温暖的关怀。

    今年61岁的刘晓俊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的深刻内涵,无私奉献于社区公益事业,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在邻里之间传递,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勇担责任  扛起党员旗帜

    “我是一名党员。”这句话是刘晓俊常挂在嘴边的话。有着28年党龄的刘晓俊自2019年10月汇朗园党支部成立以来就一直担任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支部组织方面的工作。

    汇朗园党支部成立初期,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件麻烦事。刘晓俊主动上门走访,详细了解小区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的具体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刘晓俊家中有厚厚的一摞工作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平时工作的点滴:老党员吴尚光身体不好,需要多上门了解情况;老党员朱维刚是流动党员,要帮他处理好正式组织关系转接手续;老党员郑殿华长期住院,需要时常关心慰问……

    小区里每个老党员的情况,刘晓俊可以说是烂熟于心。“连脾气性格我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很多老党员遇到事情,总是不愿意麻烦我们,就瞒着不说。但是我经常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刘晓俊说。

    有一次小区党支部组织学习活动,老党员叶建华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到,刘晓俊立刻意识到不对劲。打电话询问后得知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准备晚点出门参加学习。刘晓俊耐心地劝解老人在家休息。学习结束后,她便上门慰问老人,并贴心地送上她认真写下的学习笔记。

    “我在为这些老党员服务的时候,自己也受益匪浅。老党员们一直坚持为社会作贡献,甚至有些已经七八十岁了还找到我,积极表示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一直在坚守着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我学习的榜样。”刘晓俊深有感触地说。

   点滴善行  暖进邻里心坎

    “助人为乐”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刘晓俊心中。不管谁遇到困难,她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在府盛社区,她多次参与爱心捐款,帮助社区里的困难居民渡过难关。对于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她也积极响应,参与了对接帮扶甘孜州德格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等公益活动。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刘晓俊还活跃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

    2024年1月,府盛社区菜市书屋一成立,刘晓俊就成为书屋里的第一批志愿者,为前来阅读学习的居民们提供服务。当时正值冬天,空气里都是寒意。为了让农贸市场的摊主和商户的孩子们能在温暖的书屋里阅读、休息,每个值班的清晨,刘晓俊都会风雨无阻早早地前往菜市书屋点亮书屋的灯。

    在刘晓俊心中,菜市书屋19平方米的小小空间,是农贸市场里的市民,特别是孩子们的一方温暖天地。“菜市书屋提供自助饮水、手机充电、免费WiFi、应急药箱等便民服务,我们志愿者也会陪伴孩子们阅读、学习。”刘晓俊说,她特别注意培养小朋友的良好习惯,比如看书时坐姿要正确,看书时不吃东西,书籍看完后放回原处等细节。她还经常给孩子们推荐好书、讲解知识,以耐心与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尊敬,在菜市书屋里,孩子们总会围着她,听她讲故事。

    菜市书屋运营初期,各种工作还没有理顺,刘晓俊往往需要值班到晚上9点。“当然会觉得辛苦,我们志愿者又不是机器人。”刘晓俊笑着说,“但是每当看到大家脸上开心的笑容,听到大家的感谢,我内心就觉得非常值得。”在她和志愿者同伴们认真负责的暖心服务下,菜市书屋成为了社区居民交口称赞的精神家园。

    刘晓俊的身影还活跃在社区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给小区居民提供服务,在汇朗园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刘晓俊动员小区党员,成立了小区党员志愿者维护小组,并担任组长,带领小组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维护志愿服务活动。清理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排查安全隐患……每一项工作他们都做得认真细致,力求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多年来,刘晓俊怀着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有力担当,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听群众难、知群众忧、解群众困。她的善行义举,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也让文明之花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助人为乐的行列中来。

    “帮助他人的快乐是双向的!”面对居民们的称赞,刘晓俊朴实地说,“看到大家露出真挚的笑容,自己也感觉开心,就想继续踏踏实实地为大家做点事。”她表示,自己将更用心用情地投身于社区公益事业,贡献更多的温暖力量。

当前:B1版(2025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