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让实践服务触手可及
前不久,北京市平谷区洳河社区居民李阿姨刚点开微信,“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的活动提醒就弹了出来:“本周五9:00,社区广场将开展‘非遗剪纸体验课’,点击即可报名……”这条无需反复打听、一键就能报名的通知,正在悄悄改变社区居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
这只是平谷区借助小程序破解活动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过去,社区活动靠公告栏贴通知、网格群发消息,信息常出现“传不到、传不及时”的情况;居民若报名需要打电话、跑站点报名,工作人员手动记名单、纸质签到,既费人力又易出错,活动数据更是难追溯。如今,“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的上线,让社区活动管理从“繁琐低效”的传统模式,迈向了“一键直达、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新路径。
整合资源搭建文明“直通车”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岳泰嘉园社区,居民王大爷不再像从前那样,绕到公告栏前踮脚查看活动通知,也不用再为报一节书法课专程跑一趟实践站——如今他点开“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指尖轻划,就能清晰地掌握本周的非遗体验、健康讲座、邻里市集等,一键报名的操作,让文明实践的温度触手可及。
这份便捷的背后,藏着平谷区对“让文明服务贴近群众”的深切考量。
没有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之前,文明资源“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服务矩阵。如何让资源聚起来、信息通起来、服务暖起来,成为平谷区最想破解的难题。
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吸纳区委党校、市场监管局,文联、体育下属协会,文化服务类企业等135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志愿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组建成立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联盟,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供理论宣讲、科普教育、文体生活、社会帮扶、新媒体服务五大类公益服务,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为凝聚更多的资源力量,平谷区委宣传部借助公益广告、短视频、图文推广等宣传形式,广发“英雄帖”,不断拓展服务联盟“朋友圈”。
多元功能解锁文明“百宝箱”
打开“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在主界面上,活动报名、实践阵地、点单接单(心愿信箱)、我的中心四个板块清晰排布。这方寸屏幕间的设计,藏着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细腻考量,也藏着让服务更暖、参与更易的巧思。
群众若想找心仪的活动参加,只需指尖轻点“活动搜索”,输入关键词便能在数千场活动中精准打捞;若想在家门口就近参与,居民只需输入社区村居名,1个中心、18个所、324个站的近期活动便即刻显现,让“就近享文明”不再是空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套让需求与服务精准相拥的“点单—接单”机制。实践所、站有需求,线上“点单”便能召唤联盟成员的专业支援;联盟成员想办活动,也可向中心、所“点单”,一通电话便能对接合适的承接单位。
而“积分超市”的存在,更让文明行动有了实实在在的回响。群众每参加一场活动、完成一次志愿服务,积分便像春日的新芽般悄然生长。这些积分不是虚设的荣誉,每周二的“积分超市”定期开放,399份文明实践礼品已伴着10次集中兑换,送到了积极参与的群众手中。小小的实物奖励,让“要我做文明”变成了“我要享文明”的主动奔赴。
指尖赋能催开文明幸福花
“自从有了这个小程序后,孩子预约活动、我参加志愿服务都方便多了。现在一有时间我都会提前预约孩子可以参加的活动”小官庄村居民秦岳女士说道。
和秦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居民尝到了小程序的甜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数据显示,部分地区通过小程序完成的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增长显著,服务满意度高达90%以上。群众的生活因之改善,社区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为保障小程序长效、科学运行,平谷区还建立了完善机制。区委宣传部制定的《平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联盟管理办法》,明确权责与激励政策:通过明确责任义务,规范联盟成员行为,借助年度考核评价和奖励政策,激励联盟成员主观能动性,实现文明实践活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同时,制定文明实践所(站)“设施升级+活动经费”激励办法,注重活动吸引力和群众覆盖率,实现活动组织从“消极应付”到“积极拓展”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