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春秋,巴蜀画派在守正与创新的道路上,从历史深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建设之路。
2025年,巴蜀画派迎来创建第十五个年头。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巴蜀画派在传统精髓与当代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一画派不仅承载着巴蜀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2011年正式被列入四川省“十二五规划”至今,巴蜀画派已从地域性艺术集合体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流派。
巴蜀画派的界定与历史渊源
巴蜀画派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扎根于巴蜀地区数千年文化土壤的自然生长。从地域上看,它涵盖四川和重庆两地,以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为依托,包括四川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绘画流派总称。
这一画派广义上还包括在其他地区的四川籍画家和许多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分布在各地的画家,以及入蜀多年为巴蜀绘画作出贡献的画家。
巴蜀画派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墨色秀润、色彩丰富、温婉细腻、苍润飘逸”;其风格特征表现为“意境含蓄、人文典雅、精锐大气,彰显秀润之风和温润之气”。
著名画家黄宾虹曾感叹“入蜀方知画意浓”,道出了巴蜀地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滋养。
在中国美术史上,巴蜀地区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五代至宋朝,巴蜀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各擅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巴蜀美术界云集全国精英,影响了中国美术格局。
承传:学术梳理与文化根脉的坚守
十五年来,巴蜀画派在承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术梳理是承传的基石。2016年,巴蜀画派申报了四川省社科类重点课题“巴蜀画派史论”,2020年被四川省和重庆市社科联列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社科规划重大项目。
2022年1月,凝结美术学专业团队智慧、历时五年精心打磨的《巴蜀画派史论》第一卷正式出版,第二卷也于2025年问世。这套巨著共计1600多页,160多万字,收录作品图片3000余幅,涉及从古至今800多位巴蜀美术书法名家,系统梳理了巴蜀地区美术书法传承千年发展的历程,堪称“巴蜀地区美术书法的百科全书”。
教育传承是巴蜀画派承传的重要途径。巴蜀画派组建了巴蜀画派美育中心等机构,形成了从青少年培养到专业教育的完整体系。这些举措确保了巴蜀画派艺术精神与技法得以代代相传。
文化根脉的坚守在各类展览中尤为明显。创建巴蜀画派十五年以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小展览,以“展现巴蜀文化魅力、展示巴蜀画派最新成果”为主题,呈现了一场场融汇传统精粹与当代创新的艺术盛宴,充分表达了三个坚持的核心理念:坚持“以文载道”,承载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道”;坚持“以文传声”,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坚持“以文化人”,凝聚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人心”。
创新:艺术语言与传播方式的突破
巴蜀画派在创新方面的实践同样令人瞩目。艺术语言的创新是首要突破。十五年来的创作与展览,充分展现了巴蜀画派艺术家个性鲜明的艺术探索,当代巴蜀画派艺术家马一平、戴卫、刘朴、何冠霖、吴绪经、郭汝愚、李兵、梁时民、薛磊、陈志才等,都在艺术语言的创新道路上,取得各自领域的突破,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产业创新是巴蜀画派的一大特色。一提起文化,很多人都觉得有些虚。巴蜀画派要通过市场推广进行资源整合,把文化做实,让艺术融入民众的生活中去。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巴蜀画派形成了自我循环、自我造血的产业链,先后组建了巴蜀画派传媒有限公司、中华美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宝墩艺术品有限公司(宝墩国际画廊)、宝墩拍卖有限公司、宝墩艺库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实体,形成了巴蜀画派文化产业集团。
青年艺术家的创新活力在巴蜀画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自2011年以来,巴蜀画派通过举办系列展览和活动,广泛宣传青年艺术家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厚植巴蜀文化根脉,聚焦新时代发展成就,体现了巴蜀画派青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挑战与未来:巴蜀画派的发展路径
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巴蜀画派的发展仍面临挑战。艺术与市场的平衡是一大难题。在扶持和推广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更要尊重艺术规律,争取达到艺术和市场的良性循环,以免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的精神价值。
全国性影响力的提升是另一挑战。历史上,巴蜀画家的个人名气,远大于巴蜀画派整个集体符号的影响力,导致走出省外的巴蜀画家“墙内开花墙外香”。通过资源整合,巴蜀画派需要让艺术家们抱团发展,提升整个巴蜀画派品牌的影响力。
未来巴蜀画派的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继续努力:强化理论研究与学术体系建设,构建巴蜀画派的理论话语权;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巴蜀画派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探索巴蜀画派在数字时代的新表达;加强公共美育与社会参与,夯实巴蜀画派的群众基础。
特别重要的是,固本与拓新之间的探索。当代巴蜀画派面临着如何在固本与拓新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课题。一方面,画家们需要深入理解并传承巴蜀画派的传统精髓;另一方面,又必须回应时代变化,探索与当代审美相适应的表达方式。
同时,需要注意地域文化与现代语境的融合。在当代艺术格局中,巴蜀画派面临着如何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语境有机融合的挑战。一方面,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艺术流派,巴蜀画派需要保持其独特的身份识别;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因过度强调地域性而陷入地方主义的狭隘。
站在十五年的新起点,巴蜀画派的画笔仍在挥舞,它的下一个十五年,正在无数双手的共同努力下,缓缓展开更加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