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纪实
◎ 郑亚爽 张忠和 金艳梅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以“五五五”党建品牌为引领、以文化为根基、以实践为载体,将文明基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党建铸魂、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文明校园建设体系,实现了党建与文明校园创建的同频共振、协同赋能,为学校高品质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谱写了漯河市高中教育的璀璨华章。

    /  党建领航  /  

    筑牢文明创建根基

    党委统筹,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该校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党建+教研”“党建+思政”“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师德”“党建+校园文化”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五五五”党建品牌。建立“五五五”党建品牌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协同发展;提升党支部组织活力,增强党员队伍力量,推动支部工作与年级工作协同发展,引领党员名师工作室发展。“五五五”党建品牌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持,学生在品德修养、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各类比赛和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该校也获得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先进单位和河南省食育试点校等荣誉称号。

    廉洁赋能,培育风清气正育人环境。该校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公众号实时公开校园信息,校内醒目位置张贴廉洁文化宣传标语,集中展示师生廉洁文化书画作品,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氛围。

    品牌引领,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走近师生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党员教师志愿者先后开展到困难学生家中送温暖、看望驻村干部、慰问退休教师等志愿服务活动6次。

   /  思政铸魂  /  

    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多维思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该校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阵地”,强化全员育人、全环境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以感恩励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心与责任教育以及生命安全教育五大主题为核心,同时融入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养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课程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大格局。成立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全员课程“大思政”研讨会,邀请道德模范、党校专家到校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此外还开展“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英语学生演讲比赛活动;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展清明祭英烈思政教育等活动,学生爱国情怀不断提升。

    五育并举,创新特色育人模式。该校常态开展经典诵读、阳光体育活动等活动;坚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等,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组建了学校排球社团和篮球社团,经过系统训练在漯河市中小学排球、篮球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环境育人,彰显文化浸润力量。该校将党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设置党建文化宣传栏、艺术长廊、党史文化长廊等,展示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宣传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师生向榜样学习。

    /  强师铸魂  /  

    锻造卓越教师队伍

    师德为先,构建全员育人体系。该校积极推进“党建+师德”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师德培育全过程。建立了师德评价制度,将师德表现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积极开展“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树立身边榜样;定期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工作会。

    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该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全员培训、分层培养、重点突破”的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培养、教学论坛、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构建了立体化的培训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协同育人,深化校社家共育机制。创新“校社家”协同模式,与校园、社区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家长课堂”“社区研学”等活动。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参与校园管理、活动组织。家校社三方联动,切实构建起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共同体,构建了一张覆盖全校、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育人如光,烛照未来。如今,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未来的征程中,该校将继续厚植文明之根,培育时代新人,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当前:4版(2025年1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