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民生城建让市民幸福栖居
周燕 魏丽雯
  “道路宽了、房屋亮了、城市绿了,我们康定的颜值也越来越高了!”说起这两年城市市容市貌的变化,家住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北三巷的市民杨浩由衷地感叹。
  去年以来,康定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实施道路畅通、亮化和绿化工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民生城建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同时,该市将2016年确定为“城乡提升项目推进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科学确定城市主体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严格执行规划,坚决保护合法、制止非法,全面加强市政建设,有效治理城市。

  据了解,该市将新城区、老城区及周边国省干道旅游干线划分为“五片四线”,统筹推进城乡提升战略。实施国省干道旅游干线(即北木路、榆磨路、G318线鸳鸯坝至新都桥段)标示标牌规范、农房风貌改造、民居庭院打造、公路沿线绿化等一批示范工程。同时,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强化车子、渣子、摊子、棚子、牌子、杆子、树子、房子、旗子以及供电、通信线路“九子一线”整治。

  今年4月,结合该市“五片四线”提升工程建设,雅拉乡各村积极开展了各类“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全乡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三道桥村村民在新兴村纪念碑至三道桥村与鱼斯村交界处公路沿线约2000米开展义务种花活动;王母村和鱼斯村的村民对木格措景区进行沿途绿化;中古村提倡每人种一棵树,育本地野生小葡萄苗1500株,绿化家园。

  同时,该市还围绕“四态”下功夫,挖掘情歌元素和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和消费服务业,实现“吃有特色、住有品位、购有去处”。科学定位城市形态,突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融合城市特性。因地因时制宜抓绿化、搞美化,打造道旁树木成荫、四季底色分明的国道318最美景观大道。

  该市坚持以“全国藏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市和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定位,“以河为轴、南延北扩、组团发展”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一市三区四极多点”为城市发展布局,城乡建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收益之多,影响深远。

  近年来,该市完成公主桥至康中校快速通道,溜溜城老街、情歌大厦等一大批项目,新城商业综合体、地热广场、东方阿尔卑斯风情小镇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城公共区域实现地热供暖,阿里布果步游道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步游好去处,老城区主要街道、背街小巷风貌焕然一新,城区广场、建筑物、主要街道、河道及山体的夜景灯将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光彩夺目、五彩缤纷。

  老街溜溜城被评为“全省特色商业步行街”,向阳街入选“四川最美街道”。同时,建成10个新农村综合体、12个幸福美丽新村和234个新村聚居点。折多塘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甲根坝乡提吾村等6个村创建为“省级优美示范村”,康定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不仅出行方便,玩的地方也多了!”今年58岁的杨建康住在溜溜城小区,他每天都要到阿里布果步游道转一圈,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中心城区“蝶变”,背街小巷“换颜”,出行环境不断优化,交通状况更加井然有序,城乡面貌大幅提升,当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真切切地绘在康定大地上,老百姓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在城乡提升“五片四线”工程建设的“洗礼”下,康定城乡正经历着一场化“蛹”成“蝶”的蜕变。

  周燕 魏丽雯
当前:第二版(2016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