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职教潜心耕耘 激扬青春梦想启航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纪实
郑常翔

 

学院领导班子

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在崇州市梓潼敬老院开展活动

学院举行拔河比赛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比赛

 

    崇州,古称蜀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这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上,在成都经济圈西部核心地带里,在美丽如画的文井江畔,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一所有着58年深厚文化底蕴与青春活力的学府,承天时、据地利,通人和,顺势而起,扬帆启航。
    学院是一所集学制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中等职业院校。目前,该院占地17余公顷,有教职工231人,在校生4000余人。主要开设有水文与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等20多个专业。近年来,学院领导班子重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落实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针对不同时期工作特点和任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应的年度计划和措施,将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力促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氛围浓厚。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省地矿局评选为年度“文明单位”和“四好领导班子”。
    “养成教育”促英才
    内培外训铸师风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制定了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成人宣誓、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聘请崇州市公安局、检察院相关负责人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讲座。
    学院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抓手,坚持每年定期开展“文明寝室”“养成教育标兵”等评比活动。去年,学院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校推行现代企业 “7S”管理模式。“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词的缩写,“7s“是一种文明生产活动。通过一年努力,目前,学院的办公室、学生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均按照“7S”要求统一划线、统一摆放、统一规范,师生风貌焕然一新。
    养成教育培养出了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去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其中机电、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今年学院招生人数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全院招生任务提前完成。
    为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学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坚持暑期教师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人社部、高职院校、省内外技师学院的多位专家来校为全院教职员工就专业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等内容做专题讲座。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近两年有360人次教师参加培训,118人次教师下企业实践,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学院因此荣获了“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称号。
    发扬西河滩精神
    苦练内功谋发展

    学院所处的文井江,以前叫西河,在建校之初曾是乱石河滩,极度荒凉。经过学院近三代人的艰苦奋斗,昔日的西河荒滩如今已蜕变成美丽的校园,艰苦奋斗精神也成为了学院的校园精神——西河滩精神。
    2013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等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获得项目建设资金1040万元,主要用于学校软实力建设,时间为两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全院教职工众志成城,凭借艰苦奋斗的西河滩精神,走出了一条转型之路。全院职工连续两年寒、暑假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完成了全部583项建设任务。学院牵头成立了由多家学校和企业参与的地质职教集团,积极承办成都电子学会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创新论坛等。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多所省内外院校和几十家企业考察团来校考察学习。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教学比赛和教研成果获奖44项,出版教材20余本,多名教师获得省、市及主管局表彰,建设期间为行业和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72388人次,技能鉴定5000余人。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积极学习和探索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3个,编写专业课程标准3套,成为四川省人社厅“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坚持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相继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学院一直将技能大赛作为锤炼师资队伍,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一年一度的知识技能节至今已举办八届,成为该院每年一次的技能盛会。通过积极准备和宣传,每年参赛学生占全院学生的50%以上,通过知识技能节选拔出的选手代表学院出战国家、省市技能大赛获奖70余项。
    2014年起,学院被省教育厅指定承担彝区“9+3”职业教育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三年来,学院已接收彝区学生近300人。学院针对彝区学生特点,将国防知识、校纪校规、法制和纪律教育、民族团结、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在军训、日常教学、主题班会等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为彝区学生树立自信,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彝区学子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并能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体育活动、文艺晚会、技能大赛等活动中。
    去年,学院又响应精准扶贫号召,积极承担精准扶贫任务,选派了青年教师杨川前往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兰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捐助资金10万元设立地矿循环帮扶基金,还为该村青年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9+3”和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帮助了彝区贫困家庭和孩子,同时也为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多彩活动聚力量
    文明校园树新风
    多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使全校的文明创建工作充满活力,效果显著。
    学生社团扩展到18个,涵盖音乐、体育、书法、舞蹈、摄影、微电影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知识技能节、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篮球足球比赛、辩论赛及文艺晚会等活动近百次。去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2个,省部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的好成绩。
    学院教职工活动多姿多彩,举行了徒步健身走、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篮球比赛、趣味职工运动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学院党委还组织了一次党纪党规知识抢答比赛。在省、市各类比赛中,学院教职工屡获殊荣,展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凝聚力。
    立足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校内外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参加成都志愿者服务总队的相关活动。前往敬老院、公交公司等地开展义务帮扶、清扫活动,足迹遍及彭州、梓潼等地;开展了义务维修电器、“我们在路上”慈善募捐等活动。此外,学院还坚持开展三月“学雷锋”主题月活动,让“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师生心中。
    栉风沐雨近甲子,风华正劲育英才。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技师学院,三次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称号。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显著的办学成效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如今,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将以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为契机,心怀高远,以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西部名校为航标,乘风破浪,卓然奋进,倾情谱写更加精彩的华章!

当前:四版(2016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