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患者”不远千里还医药费
本报记者 任维佳
新闻提示
2016年12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向2015年在医院成功接受心脏病治疗手术的患者张广怀,颁发了首个“诚信患者”荣誉证书。信守了一年前的承诺,张广怀和45岁的母亲廖四四,不远千里从贵州老家专程来到医院,用3万多元的贷款还清了医疗费。这对贫困母子的诚信举动,感动了网友。
贫困家庭的艰难求医路
今年20岁的张广怀的家在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营丰村,家里共有4姊妹。张广怀告诉记者,自己家靠吃低保为生,每人每年低保金约800元。2015年卖掉5只小猪仔,收入3000多元。除此以外,家里几乎没有别的收入。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广怀小时候即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在几年前被诊断出肝硬化。沉重的医疗负担,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近年来,张广怀的病情开始加重,晕倒的次数增多。2014年,廖四四下定决心带张广怀去江苏,一边打工一边给儿子治病。2015年12月的一天,张广怀经历了最严重的一次发病,在医生的推荐下,他们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爱心人士帮助 医院欠费救治
住进医院后没多久,廖四四借来的1万多元钱很快用完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决定开启绿色通道,继续给张广怀治疗。治疗期间数万元的手术费难倒了张广怀一家。就在张广怀快要放弃治疗的时候,医院发起了一场爱心捐款,手术非常成功,张广怀恢复较好,很快就能下床活动。
出院时还有5万多元的医疗费无法及时付清。南京的爱心人士为张广怀捐了2万多元,剩下的3万多元,张广怀给医院写下了一张欠条后,母子俩便回到了威宁老家。
(紧转A2版)
(紧接A1版)
“儿子生病得到了医院、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们特别感动。”廖四四说,“还有些是小学生,他们捐了1元、2元的零花钱帮助我们。做人要讲良心,我们不能拍拍屁股走人,一定要还债。”
作为贫困户,张广怀得知可以向当地信用社申请精准扶贫低息贷款。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一家人拿到了4万元的贷款。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用贷款还清一年前欠下的医疗费。
不远千里还钱 诚信感动医院
贷款下来的第二天,张广怀和母亲特意起了个大早,揣上那张崭新的银行卡,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还款之路。威宁到南京的直线距离约为1800公里,他们从村里赶到威宁县城,一路颠簸到六盘水车站,又乘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南京。由于张广怀在取款机上的操作不当,导致银行卡被冻结,必须回威宁才能重新办卡。为了节省路费,张广怀孤身一人再次返回威宁。一来一回,他用了8天的时间。
还账时,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惊讶地连说“没想到”。“医院知道我家穷,都没有规定还款日期”,张广怀说,从写下欠条那天起,就一直提醒自己要及时还医疗费。
还清了医疗费,张广怀和廖四四留在了江苏打工。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广怀在南京的一家火锅店当上了服务员,廖四四来到泗阳县的一个工地当工人。“今年和儿子好好加把劲,明年争取把贷款还了。”她说。
在张广怀心里,诚信是点亮心与心之间的明灯,如同医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张广怀和母亲廖四四不辞辛苦,不惜贷款赶赴千里之外偿还医药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也温暖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