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疆 为爱坚守
记爱心志愿者李俊英一家的事迹
本报记者 任维佳

李俊英(左一)一家

 

家庭名片:家住四川省眉山市的李俊英曾是一名教师,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已有7个年头,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00多次,服务时间超过6000个小时。李俊英不仅成为一名专职志愿者,还带领家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她与丈夫牟志刚一起,走遍眉山的山区乡镇,看望贫困儿童、孤寡老人、抗战老兵,女儿牟悠也参与其中。2016年底,李俊英的家庭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的殊荣。

 

       李俊英的家庭普普通通,却和睦幸福。家人之间相互帮扶,传递家的温暖;全家践行志愿服务,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传递爱与友善……
  互相扶持的一家人
  53岁的李俊英曾经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989年,李俊英和丈夫牟志刚结婚。随着女儿牟悠的出生,家里多了不少欢乐。不幸的是,2009年,牟志刚患上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和病痛的折磨让他的体重由85公斤骤减到65公斤。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看到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到灾区支援,李俊英也萌生了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念头。但是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她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在丈夫生病期间,李俊英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菜市场买回新鲜蔬菜给丈夫熬粥喝。在李俊英的精心照料下,牟志刚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是李俊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牟志刚感慨地说。
  关爱友善的一家人
  2010年7月,李俊英无意中看到东坡区团委招募志愿者的海报。深知李俊英心思的牟志刚和牟悠都表示,支持李俊英做志愿者。来自全家的支持,让李俊英放下顾虑,重拾初心,如愿成为眉山市首位专职志愿者。同时,李俊英还成为眉山市基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建站初期,工作千头万绪,李俊英常常无暇照顾丈夫。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尚在康复中的牟志刚还会到站里帮忙。几个月之后,李俊英面向社会开通了融合家庭、婚姻、爱情等内容为主的“李妈妈情感热线”。“热线”开通6年来,通过QQ交流、电话连线、面谈等方式,已服务600多人次。
  有一次,李俊英接到一名遭受情感打击女孩的来电,女孩哭着说:“不想活了!”李俊英反复耐心地与她沟通交流,使她的情绪得以宣泄,慢慢平静了下来。后来,女孩说了一句令李俊英终生难忘的话:“李妈妈,你真的就像妈妈一样,不,你比妈妈还亲!”

       2012年,为帮助缺乏关爱、缺少温暖的失依孩子,李俊英倡议并成立了由她任团长的“眉山市李妈妈爱心工作团”,专门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失依孩子关爱活动。目前,爱心工作团已发展成员80多人,开展各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关爱帮助失依孩子1200余人次。为了让留守女童健康快乐成长,2014年,李俊英又开启了“让伤害远离留守女童”专题项目,这使她成为四川省专门做留守女童防性侵的唯一志愿者。
       做公益全家总动员
  
别人做志愿者只是偶尔参加活动,而李俊英却是全身心投入,没有任何报酬,还要倒贴。有人对她说:“李妈妈你家里肯定很有钱,是土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但是,牟志刚却毫无怨言,随时需要就随时资助。
  在李俊英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常常需要通过电脑收集整理资料,牟悠只要有空就会帮她。许多爱心志愿活动要到偏远山区、农村去开展,牟志刚和牟悠又常常客串司机,还经常参与捐款,帮忙在朋友圈里宣传,动员有能力的朋友出手帮助贫困孩子。
  虽然在“李妈妈爱心工作团”的成员名单上找不到牟志刚和牟悠的名字,但他们都积极参与到爱心志愿活动中来。李俊英一家都成为了爱心志愿者。
  平日里,李俊英一家以诚待人,不拘小节。说到这家人,街坊邻居总是竖起大拇指,被他们帮助过的人更是感激不已。 “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做了普通的事情。”李俊英说,全国文明家庭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鼓励与责任,今后将继续坚定地把爱心传递下去。


当前:B1(2017年0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