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跨过“最后一米”,拥抱美好生活
河北省把文明创建作为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郑海鸥
       2016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部署开展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时,坚持把“创城”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创城工作说到底是进行城市的精细化建设,绝不是为了迎合几次检查、拿到一块牌子。”河北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文明牵着民生,创城的每项标准对应着民生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中的很多文明问题都是群众‘最后一米’的小事,解决好老百姓居住、出行、办事等各方面的问题,就能让群众跨过这‘一米’,拥抱美好生活。”
       共画同心圆:
       践行价值观,汇聚正能量
       沿秦皇岛市北戴河剑秋南路一路向南延伸至海边,1公里多的道路两旁,各类画面精美、内容精彩、制作精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旗、公益广告、古典诗词展板点缀其间,市民或游客总会在不经意间与它们相遇。河北省遍布城乡的3.2万个“善行功德榜”,与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一起,潜移默化中让人们画出了“同心圆”。
       “公益广告宣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老百姓喜欢看、愿意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做到游客和市民眼皮底下,让大家边走边念边学习,不知不觉接受陶冶,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明办主任冯静宇说,夏季来北戴河的游客数以百万计,考虑到游客一般以家庭出游为主,北戴河在文明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不论是利用每一个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还是绘制漫画、制作各类主题‘微宣传’,都力图打破生硬的灌输和说教,而是从小事入手,让群众主动驻足、喜闻乐见”。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北大街百米漫画墙上,卡通形象的文明小使者壮壮和佳佳生动讲述着文明出行、文明驾驶、文明交往等等日常生活小事,吸引了过往行人驻足观看。2600余块固定标语牌、163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画、182场次道德讲堂、近400场次“燕赵社区大讲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创建过程中,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聚起了磅礴的正能量。如今,河北省登记志愿者500多万人,他们活跃在全省各地,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等开展了大量活动,弘扬了志愿者精神,传播了文明新风,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改善了城市的气质。
       满足居民愿:
       立足民生事,提升获得感

       先茂里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的老旧小区,共有900户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姚丹回忆,小区以前没有系统性物业管理,以“脏、乱、差”远近闻名,居民更是叫苦不迭。
       把居住小区做优做美,是许多居民的梦想,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出发点。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能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先茂里小区以文明创建为契机,争取人力、物力和资金,拆除违章建筑3800平方米,新铺设路面1000平方米,清理垃圾200余车,粉刷墙体3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0余处。小区终于来了个“脱胎换骨”,“住着越来越舒心了。”小区居民感慨。
       在秦皇岛海港区506个小区中,这样的老旧小区就有278个,居民一直渴望改善居住条件。秦皇岛市文明办主任薛顺平介绍,“创城前曾有相关部门做了一个测算,要改造这些小区至少要制定一个三五年规划,耗费上亿元资金。而这次通过创城,发动居民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在几个月时间内,仅仅耗费几百万元,便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河北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创城之初,许多人认为我们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我们听过很多风凉话,也有过委屈。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扎实工作,市民逐渐理解、点赞并参与其中,因为他们发现,环境整洁之后,真正受益的还是自己。很快,整个街道的环境都大为改善,许多年盼望解决的事情解决了,大家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建设好家园
       群众得实惠,政风更清朗
       诚信是旅游城市的命脉。为此,北戴河加大力度进行诚信体系建设,堵塞管理漏洞,主动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北戴河市场监管局为此制定了细致的市场规范,局长赵风鸣举例说,“北戴河的旅游旺季只有40多天,如果接到举报,查实经营者有不诚信问题,第一次会停业整顿一周,下一次就完全停业。从而让商家深化对诚信的敬畏。”
       “经过文明宣传教育和普及,回头游客越来越多、对服务的评价越来越好,商家和市民都获得了极大实惠。”在北戴河做海鲜生意的李先生感叹,诚信真是一块金字招牌!
       有便利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每个居民的心愿。河北省各地在创建工作中,重视加强政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办事更顺心。政务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建立了一站式的政务、办事服务大厅,代办居民日常事务;依托区街文化、卫生资源,新建和完善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了便捷的“生活服务圈”。
       在邯郸,“市民网、市民车、市民卡”三大便民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网上预约办理,6000辆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出行“最后1米”更通畅,“一卡通”整合了水电、公交、医疗、旅游等系统资源,方便了群众。
       伴随着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单位和居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是所有工作的抓手,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的具体工作。”秦皇岛市市委书记孟祥伟说,“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改善民生,就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庭,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未来。”
当前:B2(2017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