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明城市创建:
带给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幸福感
郑海鸥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文明城市创建,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百姓福祉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把“创城”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践行价值观 汇聚正能量
  沿北戴河剑秋南路一路向南延伸至海边,1公里多的道路两旁,各类图画精美、内容精致、精心制作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古典诗词点缀其间。河北省遍布城乡的3.2万个“善行功德榜”,与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一起,潜移默化地让人们画出了“同心圆”。
  “公益广告宣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老百姓喜欢看、愿意看,让大家边走边念边学习,不知不觉接受陶冶,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明办主任冯静宇说,夏季来北戴河的游客数以百万计,考虑到游客一般以家庭出游为主,北戴河在文明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不论是利用每一个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还是绘制漫画、制作各类主题‘微宣传’,都打破了生硬的灌输和说教,让群众主动驻足、喜闻乐见。”
  在创城过程中,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聚起了磅礴的正能量。“每天上班需要坐公交车穿梭,看到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干净了、环境变美了、交通更有序了……我们十分感谢为之无私付出的志愿者。”石家庄市民王宏说。
  如今,河北省登记志愿者500多万人,他们活跃在全省各地,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等开展了大量活动,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文明新风,扮靓了城市的颜值,提升了城市的气质。
       立足民生事 提升获得感
  “原来楼下到处是杂草,私搭乱建养家禽;违建、圈地弄得小区乌烟瘴气;小广告满天飞,楼道堆满各种杂物……自从今年拆违工作和整体改造以来,才像这样路面平整宽阔、绿化整洁……”秦皇岛海港区先茂里小区居民董凤芝在这里居住了30余年,说起自家小区的变化,她赞不绝口。
  把居住小区做优做美,是许多居民的梦想,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出发点。先茂里小区历时两个月,拆违3800平方米,新铺设路面1000平方米,清理垃圾200余车,粉刷墙体3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0余处。
  在秦皇岛海港区506个小区中,老旧小区就有278个,居民一直渴望改善居住条件。秦皇岛市文明办主任薛顺平介绍,“创城前曾有相关部门做了一个测算,要改造这些小区至少要制定一个三五年规划,耗费上亿元资金。而这次通过创城,发动居民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在几个月时间内、仅仅耗费几百万,便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老城改造换新颜,文明相伴成习惯。石家庄通过“以克论净”,将城市环境管理推向了精细、精致;秦皇岛则开展起“全民洗城”;承德市实施武烈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行动,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正定、迁安等地试点建设“海绵城市”,以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让群众行得更安心。
       群众得实惠 政风更清朗
  诚信是旅游城市的生命。为加大力度进行诚信体系建设,北戴河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细致的市场规范,局长赵风鸣举例说,“北戴河的旅游旺季只有40多天,如果接到举报,查实经营者有不诚信问题,第一次会停业整顿一周,下一次就完全停业。从而让商家深化对诚信的敬畏。”
  “经过文明宣传教育和普及,回头游客越来越多、对服务的评价越来越好,商家和市民都获得了极大实惠。”在北戴河经营海鲜生意的李先生感叹道,诚信真是一块金字招牌!
  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每个居民的心愿。河北省各地在创建工作中,重视加强政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办事更顺心。政务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建立了一站式的政务、办事服务大厅,代办居民日常事务;依托区街文化、卫生资源,新建和完善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了便捷的“生活服务圈”。
  在邯郸,“市民网、市民车、市民卡”三大便民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网上预约办理,6000辆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出行“最后1米”更通畅,“一卡通”整合了水电、公交、医疗、旅游等系统资源,方便了群众。
  伴随着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单位和居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是所有工作的抓手,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的具体工作。”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说,“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改善民生,就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庭,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未来。”
当前:B1(2017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