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名片:卢廷俊家庭是有着4名国家干部、5名军人、6名共产党员的37口四世同堂幸福大家庭。一家人信守“温良恭俭让”的祖训,把“忠孝仁爱、诚信敬业、勤俭持家”的家训家规作为四代人的行为准则,成为忠党爱国、孝老爱亲典范。
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道芳华社区,提起卢廷俊一家,邻居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家里的氛围特别好,儿子孝顺家庭和睦,我们都特别羡慕。”1月16日,记者走进芳华社区,与卢廷俊进行了对话,聆听了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故事。
从严治家 让家规浸润人心
卢廷俊出生在甘肃定西一个贫穷家庭,9岁时失去父亲,靠母亲一人抚养他和4个兄妹。从卢廷俊刚刚记事起,家里再穷,总会挂几幅治家励志的字画,父母传授的“温良恭俭让”的道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深的根。
卢廷俊至今仍记得,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春节,大雪封山,全家人除了他,都病倒了,他为了能给家人烧一锅菜汤,深夜冒着大雪,跑到生产队背了一背篓牲口吃剩下的麦草回家,回到家后卢廷俊正准备烧水,却被母亲发现了他搬回来的一堆麦草。“麦草哪里来的?”听见母亲的质问,卢廷俊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一点也不能要。你赶紧把麦草还回去吧。”母亲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卢廷俊羞愧不已,自此把母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上。
严格的家教在他们家得到代代传承,几十年来,家族中的人无论从军、从政还是经商,都规矩做事,清白做人。这几年每逢晚辈们结婚,父母长辈都以家风家训嘱托新人,已经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仪程之一。
感恩社会 勇担责任和使命
“我从小家庭贫困,母亲教导我们要活得正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在这种正直严明家教的影响下,长大成人后的卢廷俊毅然选择了入伍,报效祖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任武警某总队政治部副主任的卢廷俊主动请缨,担任该部抗震救灾突击队长。他来不及与妻儿告别,就直奔一线参加抢险。
他们穿越余震连连、飞石不断的死亡线,昼夜奋战,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时间抢通都江堰直达震中映秀的“生命通道”。因为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表彰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
儿子要高考了,他却不能给他一点帮助,他打电话对儿子说:“你是军人的后代,更应该学会坚强和自立,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2008年6月7日下午,刚刚走出语文考场的儿子打电话对他说:“爸爸,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坚强》,我把您鼓励我的话都写进去了,作文肯定能得高分!”听了这话,卢廷俊倍感欣慰。
言传身教 好家风代代相传
孝顺,是卢廷俊家的传统家风之一,为了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卢廷俊考上军校、拿上工资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将母亲接到城里精心照顾。如今,母亲已经跟他在成都生活了近三十年。
卢廷俊把母亲对他的教育,践行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为了让生活在大城市的儿子早日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自儿子15岁起,每年暑假他都将其送回甘肃农村老家,帮助叔伯们收割庄稼,一个暑假过完被晒得黑不溜秋回来时他差点认不出来,但正因如此,儿子炼就了一身勇于吃苦的男子汉精神。受益于这样的吃苦体验,也受到军人父亲的影响,高考时卢廷俊的儿子毅然选择报考武警军校。
让卢廷俊感到暖心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全家人关系格外温馨和谐。他刚从部队退伍转业到公务员岗位时随口说了句想买辆自行车骑车上班,却被儿子听进了心里。“孩子用在军校领到的第一笔津贴费,给我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卢廷俊笑着说,当收到这份礼物时,觉得特别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