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开幸福花
记全国文明家庭谭淑章一家的事迹
刘艳

       家庭名片: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谭淑章家庭,共有家庭成员13人。无论面临什么困难,一家人始终相亲相爱、同舟共济。去年底,谭淑章家庭获得首届文明家庭称号。

 


       今年74岁的谭淑章精神矍铄,留一头干练的短发。平日里,她喜欢养花养鱼,还喜欢文艺活动,是社区舞蹈队的领舞。走进她的家中,屋内干净整洁,柜子上、门上悬挂着这些年获得的荣誉。
       挑起生活重担
  1972年,同是湖南人的谭淑章和丈夫李妙哉结婚,并来到宁夏生活。李妙哉的前妻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孩子,最大的六岁,最小的只有两个月。李妙哉当时一个月只有50元工资,谭淑章没有工作。
  “家里条件差,要养大三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谈何容易?”母亲问谭淑章。“我自己就不再生孩子了,我要把他们三个养大,还要让他们有出息。”谭淑章跟母亲说。
  为了养活一家人,李妙哉在工厂上班,而谭淑章则跑到砖厂拉砖,一天挣一块两毛钱。就是这样辛苦的工作,谭淑章一干就是四年。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她开始卖凉皮。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再骑自行车去卖。冬日寒风凛冽,有几次她骑车摔倒,都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能站起来。尽管辛苦,她也没跟丈夫说。因为她深知,家里需要这样一份差事来贴补开支。后来,她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做衣服,并在街上摆摊当起了裁缝。
  “吃苦受累我都不怕,我最怕孩子们吃不好,得不到好的教育。”在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谭淑章从不打骂孩子,“他们在那么小的年龄就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一定不能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缺少关爱。”事实证明,谭淑章的教育是成功的。如今,三个孩子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为孩子铺就幸福路
  “我从未感觉过缺少母爱。”儿子李建设直到上大学后,才得知自己的母亲是继母。
  李建设儿时的记忆是快乐的。家里粮食不够吃,母亲就把土豆蒸熟捣成泥,包在面皮里,然后再单独给他蒸两个馒头。李建设三岁的时候在纸上画了一个手枪,谭淑章看出了孩子的心思,比照着图纸为他做了一把木头枪。
  生活上的贫困,丝毫没有影响谭淑章对孩子们的爱,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大女儿十岁的时候告诉谭淑章:“妈,我会煮稀饭了,以后我就可以帮你了。”谭淑章却因为怕孩子烫着,不让孩子帮忙。二女儿上初中时患上突发性骨髓炎,谭淑章火速把她送到医院,再三请求,医院连夜安排了手术。
  “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教会了我们做人的准则。”李建设说,母亲自强自立、与人为善、诚实守信,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十分受益。现在他也常常教育儿子要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热心夫妻温暖邻里
  “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样温馨的家庭,她们一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78岁的兰淑芳住在谭淑章家楼上,聊起谭淑章,她说,“她家的故事很多,讲也讲不完。”前年兰淑芳不慎摔伤,谭淑章第一时间叫人把兰淑芳送到医院,一切安顿好后才通知兰淑芳的家人。在兰淑芳住院期间,谭淑章多次给兰淑芳送饭,洗衣。
  “平时省吃俭用,捐款捐物却从不吝啬。谁家有困难,她总是主动出钱出力。社区舞蹈队成立之初没有音响,她就自己掏钱给大家购置。跳舞的老人参赛衣服不合身,她就一个一个地改。小区小孩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她主动邀请孩子到自己家里,并拿出零食,直到孩子被家长接走。”兰淑芳说。
  谭淑章的爱人李妙哉也是一位十分热心肠的人。在世时,小区谁家电路出了问题,他放下饭碗就去给处理。谭淑章夫妇十分孝敬老人,攒了钱就给远在湖南的双方父母寄过去。
  在谭淑章夫妇的细心照顾下,三个孩子健康长大。正当他们准备安享晚年之际,丈夫因患上脑萎缩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和大小便都是谭淑章料理。来回翻身、擦拭身体,每天还要用轮椅推着丈夫出去晒太阳,陪着丈夫和社区的老人们说说笑笑。丈夫去世后,谭淑章的儿子和儿媳不仅没有疏远她,还和她同住。两个女儿也隔三差五地来家中吃饭。儿女们还为谭淑章报旅行团,让她出去散心。
  “我培养了三个幸福的家庭,我很自豪。”1月6日,在石嘴山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颁奖典礼上,市委书记彭友东为谭淑章送上了鲜花,谭淑章感动地说。

当前:B1(2017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