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农民夜校”点亮大山深处脱贫路
       本报讯(崔前东 陈晓英)“可将菜籽饼充分粉碎后直接开沟施用,用作李子树的有机肥,但要注意与作物保持适当距离……”近日,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高笋乡安平村村委会前,百余名村民坐在院坝里聆听茵红李供苗商讲课。
  新春伊始,该村以“农民夜校”形式为村民讲授春耕知识。“这是咱村的‘技能课’。”该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明颇有些自豪地说,“去年县上要求贫困村‘农民夜校’在12月底前全面开课,我们安平村早在2015年就在为村民上课了,只是没有这么称呼。”
  安平村“农民夜校”自开办以来,坚持供需结合原则,为贫困村民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目前已开办29期。夜校开课前,村组干部采取走访座谈的方式,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最终确定“讲什么”和“谁来讲”。
  “目前,我们着重上好三堂大课——‘新知课’‘技能课’‘新风课’,让村民了解惠民政策、学习种养技能、建设幸福家园。”该村第一书记师玉容介绍,“新知课”学政策,让村民了解扶贫政策、惠民政策、脱贫举措等,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家家户户;“技能课”促产业,该课传授讲解李树栽培、土鸡养殖、茶树管理、黄金梨种植等技术,提高村民技能水平;“新风课”促和谐,该课宣讲文明新规,移风易俗,打造乡村新貌。
  走进安平村,一栋栋漂亮的农村小楼房映入眼帘,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谈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困户吴林双有些激动:“建房之初不想修新房,怕出不起钱。”安平村新村聚居点安置搬迁农户31户125人,建房之初像吴林双一样有顾虑的人不在少数。“为此,我们多次在课堂上为村民宣讲易地搬迁相关政策,解答村民所疑所虑。”师玉容表示,每户贫困户出资不到1万元就能搬进新房,村民了解后都纷纷支持聚居点建设。
  感受到变化的不止吴林双。村里发展茵红李之初,不少村民犹豫不敢种。“我来带头。”该村四组组长刘胜率先站出来,将李子树种在了自家的山坡地上。在他的带动下,17户贫困户加入进来。村民缺技术,党支部想办法,先后组织120余人到乐山五通桥区等地取经学习。从种苗供应商到李子专合社再到致富带头人,一大批“田专家”“土秀才”受邀来到村里,“技能课”场场座无虚席。如今,安平村李子基地已发展到100公顷。
当前:B3(2017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