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无声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纪实
张凤华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坚持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相结合、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积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齐抓共管、携手育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呈现出蓬勃向上、乐观友善的良好精神风貌。
整合资源
筑牢德育阵地
近年来,全区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德育阵地建设。
全区强化衔接,努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将道德的种子深植未成年人的心中。目前,全区有10所中小学校荣获“市级文明学校”称号,并成立家长学校70所,家庭教育工作者达200余人,家教知识普及达90%以上。全区还在各中小学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志愿服务贯穿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始终;开展“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活动,推动优秀童谣进校园、进课堂;组织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创新载体
建设温暖港湾
篮球场上,孩子们展示着矫健的身姿;音乐教室里,歌声飘荡、琴声飞扬;美术教室里,一幅幅素描、水彩画跃然纸上;舞蹈教室里,孩子们随着美妙的乐曲翩翩起舞,露出一张张灿烂的笑容……
全区把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利用乡村中小学已有的教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资源,采取政府投资、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方式,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目前,全区90%中小学校已建成功能齐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可喜局面,成为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课外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留守儿童”失管失教等问题。
此外,全区还创新载体,大力实施“现代家长教育工程”,累计举办各类家教知识讲座近千场,家长培训率达95%以上,累计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上万份,进一步提升了家长科学教育水平。
专项治理
净化成长环境
环境影响人、改变人,对未成年人来说,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全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洁净的成长天空。
全区积极推进“文明上网”工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着力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坚决打击侵犯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多次组织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开展网吧整顿和规范工作,设立24小时举报监督电话。并聘请38位老干部志愿者作为监督员,召开网吧义务监督员工作培训会,让义务监督员成为政策宣讲员、网吧监督员、未成年人的服务员,有效地监督网吧业主的经营活动。
用爱心播撒希望,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在千千万万双大手的有力托举下,郾城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