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大潮正层层涌起
——浙江海宁以文明创建提升城市软实力
戴纯青 李迪刚 沈鑫

海宁市民带着家中闲置的书籍参加换置绿植活动,共创绿色生活(资料图)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2016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共有300户文明家庭获得表彰。浙江省海宁市的许伟平家庭喜获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好消息不胫而走,引得数十万海宁人交口称赞。
  许伟平一家是海宁市的一户普通居民。一家人数十年如一日,秉承“清慎勤”的祖训和先辈写下的《德星堂家订》,知足和睦、勤俭节约、热衷公益。无偿献血、慈善捐款、交通劝导、照顾孤寡老人……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在城市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总能看到许伟平一家忙碌的身影。
  许伟平一家并非个案。“伞哥伞姐”、公交车变救护车、托举哥赵笑功、举重世界冠军变身金牌维修工……近年来,海宁各类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仅2016年,海宁特警“奶奶抱”、七旬大爷3次下水勇救2人等“最美”事迹就被各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激荡,在以潮闻名的海宁,文明的大潮正层层涌起。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海宁好人’、‘最美’现象蔚然成风的背后,是城市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海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硬实力直接较量,更体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城市软实力深度角逐。
  在海宁,软实力的提升与争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兵的努力密不可分。
  早在1999年,当时的海宁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十多年来,首批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海宁始终将创建文明城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在浙江省12个提名城市的统一测评中海宁获得第一。
  围绕“创一片成一片文明一片”的创建理念,海宁在文明创建中坚持项目化运作,2015年确定50个项目,每个项目明确牵头单位、时间节点、推进举措和责任领导,有效推进了网吧管理、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一大批重点项目。2016年,海宁市投入使用资金12亿元,继续实行包括沿街环境美化洁化、垃圾分类推广、占道经营及流动摊贩整治、“全民阅读”创新推进等在内的40个项目。
  群众参与是海宁文明创建最核心的内容。百场演出进社区、千个楼道树最美、万户家庭晒家风……海宁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搭建平台、广设载体,开展了群众参与的系列活动,让群众真正成为创建主体,形成了大创建格局。
  如今,文明出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自觉行动,海宁公交车礼让斑马线已经蔚然成风。市区主干道上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自动抓拍设备,从设立之初的一个月抓拍2774起,下降到目前的每月抓拍几百起,效果显著。海宁还开发了“文明单位机动车、驾驶人自律系统”,建立数据库,每年对所有车辆开展“大体检”,对违法9次以上的车辆和单位在媒体上曝光,违法5次以上的车辆抄告所在单位整改。
  文明创建,提升了海宁城市的软实力,创出了城市的品质和活力,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在文明创建不断深入的同时,平安海宁建设也成绩喜人。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海宁正以“两创两学两强”为抓手,全力建设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当前:B2(2017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