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两周年
创建给市民带来了什么?
李婷
  2015年2月,湖南省岳阳市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深刻变化。在岳阳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两周年之际,创建文明城市到底给市民带来了什么呢?
  城市——美丽绽放
  岳阳是座典型的山水城市。2013年市政府向市人大的报告中曾提出,要“彰显山水特色,建设水墨丹青岳阳”“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随着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等工程的实施,目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
  作为中南重要石化、造纸和电力能源基地,岳阳曾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难选择,但最终放弃带污染的GDP:2009年,启动城区蓝天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启动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关停淘汰上百家“五小”污染企业;关闭100多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几条化学制浆生产线;否决100多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近年来,岳阳空气质量监测PM2.5和PM10指数都优于国家标准。
  南湖曾被称作“东方日内瓦”,但一度受到污染。近年来,投资数亿元实施环南湖污染整治,南湖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洞庭湖水质的改善,让鸟儿恋上了这片湿地。“冬季到洞庭湖去看鸟”已成世人皆知的旅游品牌,驻华大使们也联手推荐岳阳这个“中国观鸟之都”。
  在满怀豪情的创建中,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秩序得到规范,城市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正在升华,一座更具活力、更加进步、更加美丽的新城市正在崛起。
  言行——优雅你我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仅需要信仰深深扎根沃土,更需要将实践化言于行,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凝聚社会正能量。
  通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岳阳好人”活动,岳阳有1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评选出“岳阳好人”110人,以及系列“最美人物”,引导人们“学模范、讲道德、做好人”。
  组织“9·3”抗战胜利纪念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9·30”烈士纪念日等各类纪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家规家训进万家、“文明斑马线”、“节俭养德 全民节约”、“文明与旅游同行”、公共文明引导等各类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正能量。并充分发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引领社会风尚。
  为着眼于常态,注重在长效,岳阳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打造市民学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一元剧场、百姓大舞台等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面广的教育实践品牌载体。
  同时,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在重点领域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进“诚信岳阳”建设。
  深入推进“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爱心城市”活动,岳阳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达到62万余人,以社区志愿服务站为依托,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实现团队化、品牌化、社会化和长期化,涌现了清风义工、微水爱心等多个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李国武、黄政伟等全国光彩之星、徐剑等金牌义工。
  如今,文明行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不乱扔、乱吐、乱贴、乱画,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均已成为这个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
  和谐——幸福之果
  近年来,岳阳始终把关注、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完成了1000多项市政工程,启动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拉通了青年中路、得胜北路等多条主干街道。
  就业乃民生之本。岳阳在全省率先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动态清零;积极鼓励全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几年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以上;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仅今年春节以来,岳阳市就举办大型招聘会7场,提供岗位2000余个。
  给力“民有所居”,岳阳建成8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1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解决城区无房户住房问题;同时对260户漂泊在洞庭湖上的渔民集中安置,对820户分散安置。
  加快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打造了“15分钟医疗圈”。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达270元和118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展开,年满60岁的都可领到基础养老金。
  岳阳市公安局启动了夜间治安巡逻防控行动。无论大街小巷,夜间不时有闪着警灯的警车从市民身边开过。
  创建文明城市,带来了和谐的幸福之果,城市文明让市民舒心、安心、顺心,而争做文明使者更成为了岳阳市民自觉自愿的行动。
当前:B2(2017年03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