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雄关人心暖
甘肃嘉峪关精神文明建设走笔
曹义成 赵明霞
       “我非常感激马师傅,我从他的行动中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友好。”3月30日,嘉峪关机场负责人接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是一位名叫望月友子的日本游客委托宾馆工作人员写的。
  3月29日下午,望月友子从嘉峪关机场乘坐巴士前往宾馆,当她到达宾馆时发现钱包不见了。宾馆工作人员帮她联系了嘉峪关机场。没过多久,机场巴士驾驶员马金玉来到宾馆将钱包交还给她,并告诉她,钱包是在座位的缝隙间找到的。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有众多像马金玉这样的好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和感动着整个城市。
  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创城工作以来,嘉峪关市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使文明的春风吹拂着雄关的每个角落,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灵魂。
       “道德讲堂”润心田
  “2006年的一天,我丈夫在工作时不慎从高空坠落,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也有人劝我要为以后打算,我说,我不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离开,这种事我做不出,也没想过。有我在,这个家就在!”日前,“中国好人”、嘉峪关市道德模范李小梅,在嘉峪关市“道德讲堂”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嘉峪关市“道德讲堂”启动以来,一个个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平民英雄纷纷走进“道德讲堂”,深情讲述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道德讲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讲活动,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相结合,实现了“道德讲堂”常态化、特色化宣讲。
       家风家训传美德
  嘉峪关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杜跃,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自己积攒的620元零花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从2012年开始,她一直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资助一名比她小一岁的女孩。平时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书籍和玩具。“自立自强,进取有为,感恩奉献”是杜跃从小接受的家训。
  嘉峪关市开展了一系列“传家风 承家训 兴家邦”活动,包括“传承中华好家风,引领雄关好作风”嘉峪关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暨翰墨传家宝主题展、家风家训征集、家风家训电视访谈、家风家训“五进”等,在全市掀起了重家教、树家风、立家训的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志愿服务助文明
  2015年8月,嘉峪关市邮政管理局成立“快递1+N”志愿服务项目,结合行业特点,将全市40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全部吸纳为志愿者,从而衍生出了“快递+公益慈善”“快递+文明宣传”“快递+消防预警”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围绕扶危济困、交通劝导、清理垃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45cm公益团”“快递1+N”志愿服务、市老干局“五老”网吧监督等受到社会好评,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促进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
当前:B2(2017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