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实施“四大工程” 扮靓美丽乡村

       近年来,四川省仁寿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实施“四大工程”,扮靓仁寿美丽乡村。

 

       实施美丽乡村工程
       村村盛展靓丽新颜
       仁寿县以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项目整合、产业带动、长效管理”24字原则,着力打造了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278个,做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
       以美化村庄环境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累计投入3000万元,以传承乡愁记忆为核心,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地形特色和产业特色,改善78个村(社区)的村容村貌;以“绿海明珠”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万村绿”行动,建成26个“绿色家园”村,形成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村居生态环境,农家乐、乡村旅游随之兴起。
       实施结对共建工程
       宫宫盛开文明之花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制定印发了《仁寿县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实施意见》,由县财政划拨54所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启动经费20万元,每年每所运转经费5万元,共计2430万元。
       县文明委于2014年3月创新启动文明单位结对帮扶7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施“12345”共建模式。“1”是指一个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帮扶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年召开一次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帮扶乡村学校少年宫总结推进会;“2”是指文明单位选派2名多才多艺、乐于奉献的员工到乡村学校少年宫担任校外辅导员,每个文明单位每年实施不少于2个具体实在的项目;“3”是指结对共建帮扶时间为3年,每年开展3次以上的结对共建帮扶活动。“4”是指结对共建帮扶活动要做到“四支持”:人才和技术支持,物资支持,经费支持,绿化美化支持。“5 ”是指每年划拨5万元运转经费,通过3年共建帮扶工作,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五大目标任务:环境有所改善;设备设施有所改观;学生的德、智、技等各项素质大幅提升;教师精气神大幅提升;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人人乐享文化大餐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该县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先后投入2.7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成678个室内面积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600平方米的镇、村(社区)活动阵地。向全县61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触摸点歌系统、演出音箱等价值800多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狠抓群众文艺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群众文艺骨干、骨干辐射周边文艺爱好者的方式,加强对基层文艺队伍的培训,组建了群众文艺队伍337支,队员达5000人。
       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村(居)委会充分利用文化院坝、文化广场组织居民开展“党群活动日”“坝坝舞”等活动,让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家风涵育工程
       户户争做四好家庭
       该县把推进移风易俗、家庭建设、文明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成效。
       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广泛宣传,将移风易俗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二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村民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三是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操办程序,主动服务村民婚丧嫁娶事宜。四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家庭建设。在全县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面向社会开展了“我身边的家规家风”事例征集和“赛家训”活动,收集到家规家训家风事例360个;开展了家风传承贤内助、家风传承好少年等系列评选活动;聘请优秀老干部、老教师、新乡贤深入乡镇、社区等地开展家规家风讲座200场次。
       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注重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了“幸福四好家庭”、道德模范、文明户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凝聚了社会正能量。 (仁寿县文明办供稿)

当前:B2(2017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