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酿造”的文明荣耀
探析五粮液集团公司“五个文明”建设之路
本报记者 杨文娟

       新闻提示

       近年来,五粮液集团公司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建设,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建设活动,力促公司文明创建和生产经营双赢,为公司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打造“千亿企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自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之后,公司连续四度荣获并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同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社科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国有企业创‘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四川省志愿服务贡献奖”等数百项各级各类荣誉。

 

       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的四川宜宾,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业绩,文明之风也让神奇的“酒都”处处散发着和谐的气息。
       身处这座城市中的五粮液集团公司,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助力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以自身“勇于履责,奉献社会”的实践,诠释一个全国文明单位的模范引领和责任担当,为这座城市的文明“酿造”出了独特的芳香。
       绿色生态绘就文明底色
       走进五粮液十里酒城,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青翠。厂区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处处有园林,处处有草地。对这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五粮液人极为珍视,每一个五粮液人对保护酿酒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都有着深刻的自觉意识,在发展的同时亦不遗余力地保护,使发展与生态和谐共生。
       坚持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粮液始终秉承“优质、高产、低耗、均衡、安全”生产十字方针,通过健全相关制度、组织节能环保知识推广等活动,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由于年产量高,五粮液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酿酒“废料”,而这些“废料”往往在五粮液的努力下进行了环保的成果转化。2016年,公司通过招标方式处置各项固体废弃物近4万吨,产生经济效益近90万元,实现资源化利用固废、变废为宝。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生态化”原则,五粮液稳步推进重点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安全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公司先后荣获“四川省‘十一五’工业节能减排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集体”“绿色中国·2013环保成就奖”“中国绿效企业奖最佳典范奖”、2016年四川首届“循环经济十大典型案例”等荣誉称号。
       经典品质诠释“匠心酿造”
       五粮液的品质成就于其对选料和工艺流程的信守规则、酿造美酒的笃爱本行以及其在品牌发展过程中的精益求精。五粮液人坚持“守诚信、做极致”,用执着的追求演绎着工匠精神的内涵,用生动的实践书写着发展篇章。
       经典品质源自“匠人”“匠心”。五粮液公司全面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匠人”典范,积极开展“五粮液突出贡献工匠、五粮液工匠、能手、标兵班组”创评活动,涌现出“五粮液突出贡献工匠”刘春西等典型。
       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多重矛盾错综交织的严峻形势,五粮液始终坚守品质,坚持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执行“创新驱动、凸显酒业、做强多元”发展战略,酒业地位更加突出,多元产业稳步发展,促进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  
       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3.08亿元,同比增长7.75%;利润总额100.29亿元,同比增长4.69%;利税157.5亿元,同比增长5.4%;工业总产值466.6亿元,同比增长5.6%;资产总额956.28亿元,同比增长15.3%。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08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98位,跻身“四川企业100强”和“四川制造企业100强”第4位;“五粮液”品牌价值以875.69亿元蝉联第22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第三名,连续22年稳居该榜单食品行业第一。
       同时,五粮液积极探索将高品质五粮美酒推广至全世界的有效途径,举办高端品鉴会、参展世博会、开展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五粮液以其“匠心酿造”,成就了香飘四海的独特名片。
       砥砺文明引领时代风尚
       文明建设,是推进企业文明进程、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一直以来,五粮液公司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建设再出新成果。
       着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公司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年初有安排,年中有内容,年末有考核,结果有表彰;通过完善和细化《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涵盖经营业绩考核、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文明新风等13项内容的“文明单位测评体系”。2016年度,公司表彰“文明单位”6个、“精神文明单位”25个、“先进个人”160余人;公司获评“宜宾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单位”,被宜宾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宜宾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注重传统礼仪和道德风尚传播,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推进学习雷锋常态化,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粮液人”精神有机融合。围绕“我为五粮液品牌增光彩”主题,重点开展“发现身边的感动,寻找最美五粮液人”等系列主题活动。近年来,公司涌现出敬业奉献模范朱瑛、范国琼,见义勇为模范张绍林、陈金,“五粮液道德模范”郑绍国等6名;“五粮液青年之星”刘世前等5名“最美五粮液人”典范。
       铭记责任凝聚持续发展力
       在弘扬中国白酒文化的同时,五粮液公司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在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用社会责任筑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品牌张力。
       志愿者是五粮液公司的一道靓丽风景。目前五粮液标准化志愿服务站共有志愿者3800名,他们积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2016年,五粮液青年志愿服务共开展 370余次,服务时长累计17270小时,参与志愿服务青工达 5500余人次,先后荣获“四川省志愿服务贡献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奖”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抗洪救灾、对口扶贫、希望工程、朝霞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社会办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中,都有五粮液的身影。尤其在精准扶贫专项工作中,五粮液结合兴文县范家村实际情况,探索建立起“公司高管+贫困户”“基层党组织+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公司和兴文县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增强兴文县产业“造血功能”,加快其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公司获评四川省“2014-2015年度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在清华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在宜宾设立了“五粮液教育基金”,对本单位员工积极发放资助奖励金……五粮液持续抓好捐资助学工程,助力教育事业发展,也因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相继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美誉,公司品牌价值和品牌美誉度也持续攀升。2016年4月,在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五粮液集团公司获评“社会责任突出贡献奖”。

当前:B1(2017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