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人人争当志愿者
万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少社区充分调动辖区居民的积极性,从身边小事入手,通过志愿者的带动作用,无论是老人、小孩甚至是残疾人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浓厚氛围。
  残疾人志愿者:在奉献中坚强
  在社区,有这样一群残疾朋友,他们本身是困难群体,但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坚强,不断发光发热,不仅照亮了自己的生活,更温暖了身边的居民。
  上海普陀区甘泉街道有一支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最初由4名残疾人组成,从2005年起,他们开着助残车游走在各个小区;十多年来,这支队伍的志愿者人数已扩展到10人,他们坚持免费为居民提供修钟表、修家电、修伞、磨刀、理发、法律咨询等服务。
  在甘泉街道为民服务活动中,年过七旬的孔玲发从不缺席,许多居民都是冲着他来的。坐在钟表修理台前,他熟练摆弄细如发丝的机件,专注得如同正在创作的艺术家。老孔说,印象最深的是上中学时候,因为自己腿脚不好,有两位同学每天背着他从曹家渡走到学校,为的是不让拐杖磨破他的双臂。工作时,他每天乘坐13路公交车,司机也为他开设“特殊临站”,在最近的地方放他下车,这样的恩情他铭记在心,决心用自己的特长回报社会。
  小小志愿者:小身躯也有大能量
  我们印象中的志愿者,有职场里的中青年,有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已经退休的老人——总之,都是成年人。但实际上,现在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里也会见到少年儿童的身影。他们也像“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一样,戴着小红帽和红袖章,有模有样地做起志愿服务。
  福建厦门集美区杏滨街道锦鹤社区有一支“小红帽”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是今年3月5日成立的,他们不仅有队旗,有奖惩制度,还建立了小红帽志愿服务小屋。如今,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人数已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10多人。
  这支“小红帽”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他们年龄虽小,但能量可不小。帮居民们搭建图书漂流站、管理社区的公共图书角、探望孤寡老人、化身小记者,将居民们的意见汇总,为居民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成立两个多月来,一共发放了300多份社区文明倡议书,采访到128条社区建设意见,征集了132位居民在文明公约上签名。小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老年志愿者: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在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16万居民当中,志愿者比例高达30%,注册志愿者4.5万人,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志愿服务组织,将志愿服务做进苑区、做进楼栋、做进家庭,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全覆盖。
  在百步亭社区,特色志愿服务队就有200多支。其中,“贴心关爱服务队”由今年72岁的老人余洪芝在2004年牵头成立,“贴心关爱服务队”的成员大多是老年志愿者,他们虽然多数已经退休,但仍在社区坚持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居民。
  13年来,“贴心关爱服务队”与社区居民、空巢老人、残疾人结成关爱对子,老年志愿者们关爱居民,服务居民不计其数。在余洪芝的带动下,“贴心关爱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展开,邻里之间亲如家人。
        他们,因“志”而行,不为酬劳服务居民,从点滴小事中,传递着正能量;他们,因“愿”而动,不求回报帮助他人,在平凡善行中,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社区志愿者,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更多的敬意。
当前:A4(2017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