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让人”打好城市文明底色
王坤
       近期,西安正在开展“车让人”文明交通活动,不少市民发现斑马线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车让人”固然令人欣喜,但车不让人现象依然普遍。笔者连日来采访了50名驾驶员发现,七成驾驶员给出自己不礼让行人的理由都是“让人太浪费时间”。(5月26日《西安晚报》)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可以说,无论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文明礼仪的角度,“车让人”都应成为每位驾驶者的行为自觉。
       “车让人”让城市更文明、更有序。文明友好、礼貌谦让,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做人、做事都应以此为遵循。而“车让人”这一行为,体现了驾驶者的谦让品德,同时也能引导、鼓励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文明,这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助推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做交通文明的守护者,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正是因为我们的一次次礼让,不但维护了正常的公共秩序,还让城市文明大放光彩。
       “车让人”让城市更有内涵、更有气质。我们客观评价一个人,其外表往往只是第一印象,真正打动我们的一定是内在气质。同样的道理,评价一个城市好不好、是否宜居,当然不仅仅停留于其表面的繁华,关键在于其内涵与气质之美的展示。因为,人们对幸福的获得感,往往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得来的,除了拥有安全、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之外,还需要一种人文和谐的美好氛围来保障。从这个意义来讲,“车让人”让出的是文明之道、礼仪之道、和谐之道,展示了人们的美好心灵,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车让人”让城市更有安全感、更有人情味。当“车让人”成为一种习惯,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多了一份安全感,还能体味其中的爱与包容。虽然“车让人”只是一个力所能及的小动作,但往深处理解,“车让人”既是对生命的敬重,更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透出浓浓的人情味,足以温暖整个城市。
       “车让人”既是一条道德底线,又是一条行为准则,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底色。当“车让人”现象成为新常态、新时尚,必将点亮城市文明之光,全面提升文明城市的品位。愿我们为此共同努力,细心打造、呵护好这道美丽的风景。
当前:B2(2017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