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阅读是否必要?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提升、阅读观念深入人心,国内的年轻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在北京一些书店,常常能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选购童书。很多家长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我该怎么选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就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
  何谓“分级阅读”?据公开资料显示,它起源于发达国家,即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这个概念基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并不相同。
  “现在我们出版的童书,大都会印有‘建议XX岁孩子阅读’字样。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童书阅读分级标准,各个阅读组织或出版机构是‘各自为战’,自己有自己的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其中一些分级标准,还是有待商榷的。”知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表示。
  此外,“童书分级”目前在国内也存在一些争议。它的好处显而易见,曾有不止一位专家指出,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阅读行为。在他们看来,选对了分级,能够有效促进孩子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勉强让孩子读不合适本年龄段阅读的童书,孩子不能理解内容的话,则可能会挫伤阅读的积极性。
  “我听说过童书分级阅读,但是从我找到的材料看,分级的方式和标准好像有很多种。有的标准分得很细。”一位年轻的母亲却表示了不同看法。她表示,“这种分级阅读真的有效吗?如果孩子今年5岁,但就是对分级中更高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感兴趣,如果按照分级来,会不会扼杀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一位童书出版业的业内人士则表示,自己不赞同童书分级,“完全没必要那么限制孩子的思维。分级分得太细,就‘教条’了。有些孩子天生理解能力强,阅读一些复杂的书也没有问题。”
  “童书分级阅读还是有必要,它是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更多老师和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但这不是绝对的。”袁晓峰也认为没有必要分级分得那么细。
  袁晓峰表示,面对上述目前国内童书分级制推广现状,可以选择信誉良好的阅读推广组织给出的童书分级阅读指导,“个人荐书,会带有比较多的个人体验。如果是一个专业组织来做的话,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相对缺陷会少一些”。 上官云
当前:A3(2017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