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道德的示范者
钱立功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要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6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人们就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是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的高度评价。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得益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但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师德建设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做出了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情,给教师的形象抹了黑。如工作敷衍不尽责、上课不讲辅导班讲、巧立名目乱收费等等,甚至有的师德严重丧失,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
透视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现象,既有相关部门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少数教师自身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法制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的原因。教育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都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师德建设要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断加大师德监督力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借助网络、媒体等社会力量,实行全方位监督;进一步规范师德考核机制,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与师德挂钩,对于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失德教师的惩处力度,发现一起、从严从快查处一起,该调整的调整、该清退的清退、该追究的追究,切实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师德至关重要。广大教师要牢记神圣使命,以“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的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自觉献身教育事业,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教书又育人,既言传又身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