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概述
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始建于1957年,正县级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担负着祖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2231.998公里国省干线和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其中高速公路746.31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1485.683公里。现有职工756人,机械设备446台(辆),监控分中心1个,沿线下设正科级单位希里沟、德令哈、大柴旦、南八仙、冷湖、茫崖6个公路段和1个专业化养护中心。是青海省成立时间最早的公路总段,也曾是全省养管公路里程最长、人员最多的大总段。
荣誉实录
截至目前,总段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2014年和2015年被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考核为优秀单位,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被青海省公路局评为先进单位。2011年、2012年和2016年荣获海西州“服务支持地方发展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总段党委被海西州委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总段段史展览馆成为全州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基地、全州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今年1月被授予“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下属单位建成省级文明单位4个、州级文明单位3个、厅级文明示范窗口单位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各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4个。涌现出1名国家级劳模、5名省部级劳模,1名全国模范养路工、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名全国交通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感动青海交通人物等先进典型。





缅怀革命先烈

举行应急演练

抢险保通

赴果洛州牧区开展精准扶贫

职工表演节目
在素有祖国“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有一个青海省海西州各界和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认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青海海西公路总段。它养管公路线路东至布哈河,南通高原名城格尔木,西至茫崖石棉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与甘肃省为邻。有北依祁连山的天然牧场和麦浪起伏的农业村镇,更有生机黯淡、大漠飞沙的茫茫戈壁。这里虽有“聚宝盆”之美称,却有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频发的公路灾害,公路沿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干燥少雨,风沙飞扬,人烟稀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异常繁重。
自1957年总段建段后,全总段先后三代公路人克服重重困难,扎根高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造福社会,既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两路”精神的缔造者、见证人,也和海西州各族人民一起创造出柴达木精神和公路交通行业特殊的“铺路石”精神,为促进海西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公路通行保障。
近几年来,海西公路总段以推动公路事业“四个发展”和做好“三个服务”为目标,把公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公路养管工作的全过程,在挑战荒漠戈壁、暴风狂沙以及科学养护、抗灾保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两路”精神、新青海精神和交通行业精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科学养护、文明服务,全面完成公路保通和各项急难险重任务,逐步形成了以海西公路文化,“奉献在柴达木”系列活动,为民服务、段史展览馆、军警民共建为品牌的亮点工程,为青海省公路事业“四个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亮点之一:
以文化铸魂,打造文明品牌
——海西公路总段结合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以“人民交通为人民”为主线,以打造柴达木精神高地为重点,提出了科技兴段、党建统段、文化凝段、制度管段、规划谋段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公路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传承发扬“两路”精神、“五特别”精神和“铺路石”精神,凝炼出符合海西实情的总段文化品牌。2016年制作并向基层职工发放了《海西公路人文艺稿件汇集》《职工行为规范》《 两路精神回忆录》等,使公路文化成为引领大家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在每个单位都建起职工之家、文化站、健身房、图书室、党团活动室等场所,解决了一线职工吃水、用电、看电视、上网等难题。沿线的17个养护工区中的12个建成规范化公寓式工区,职工的文化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丰富文化生活,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分别于2013年、2014年和2016年成功举办了“奉献在柴达木”系列活动。特别是在2016年,“奉献在柴达木”系列活动有400余人参加,设有文艺演出、读书演讲、战备钢桥架设演练、宣传展板评比、摄影和职工手工艺作品展示等23个分项目,既有地域特色也有行业特点,深受职工们的喜爱,也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是海西州和青海省交通行业重要的文化活动“名片”。选派70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和地方举办的红歌大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并均取得靠前名次。
——2009年投入40余万元建成总段段史展览馆并向社会开放。展览馆设主体展厅和廉政小展厅,内藏珍贵实物1511件、历史照片1100余张和大型地图沙盘,每年平均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近千人次,成为海西州各族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公路精神宣传教育的公共场所。
——重视舆论宣传工作。通过总段门户网站、内刊、展板等大力宣传工作亮点和文明服务举措,总段门户网每年发布信息900条以上,《柴达木公路》内刊发行157期。目前总段各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办了有各自特色的内部刊物。总段文化案例被选入《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案例集锦》《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践行》两书,并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发行。
亮点之二:
以公路保通为天职,高效服务社会发展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公路沿线“双语”提示牌、导向牌、路面标线、里程碑等一应齐全,设有停车港湾110处、便民卫生间10个,沿线各工区都免费提供机械维修器具、临时休息、常用医药、饮用水和路况信息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各族群众安全便捷出行。4年来,一线职工从交通事故中解救司乘人员108人,帮助430余人从自然灾害中脱困。特别是2015年9月13日深夜,总段主要领导现场指挥,所属南八仙段紧急出动70余人,成功救出一辆侧翻的大巴车里的55人,并迅速把受伤人员送医。
——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全面处治路基、路面等各类病害,创建 “畅安舒美”示范路400.509 公里、环境保护示范路24公里、标准化养护示范路110公里。“十二五”以来,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428.798公里,公路安保工程1373.1公里,维修加固桥梁21座、涵洞12个,辖区干线公路年平均优良路率达80%,为海西州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公路服务支撑。
——主动服务海西工作大局。所属各单位义务配合地方政府密切注意沿线铁路、光缆、输油(气)管道等重点设施的安全,所属德令哈段怀头他拉工区连续16年来义务养护地方800米油路。在近年来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激情穿越 中国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乌兰金子海高原极限汽车越野赛暨蒙古马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和赛事期间,所属希里沟、德令哈、南八仙、大柴旦等公路段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公路保通保洁工作,受到普遍好评。所属各单位都与沿线武警、交警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驻地武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学习交流、处突保通、抗洪抢险等诸多方面做到了互帮互助。
——强化防汛和预防性养护。针对近年来降水偏多的情况,特别是2014年、2016年汛期山洪导致多处路段发生路阻险情后,总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通预案,组织机械、人员和防汛物资赶赴现场与洪水抗争,在最短时间恢复了公路通行。2016年8月19日出动50余人、机械5台(辆),主动配合乌兰县挖路泄洪,保护了柯柯中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协同海西州旅游局、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海西分局、路政支队等单位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配合当地政府出动40余人、机械9台(辆),清除马海村历史形成的各类垃圾800余立方米;2015年以来设置垃圾池5处、垃圾箱154个,清理垃圾杂物3124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路容路貌。
——突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认识,规范职工作业行为,严格施工现场作业程序,为基层配备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5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加强公路安全监管,建成监控分中心1个、监控站6个、重点路段视频监控点10个,有效地提升了路网监控水平和预防灾害的能力。
——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和科学养护。运用LTC沥青再生养护剂处置路面裂缝80002.8平方米,利用裂缝贴、纤维微表处、土工格栅基层等新技术、新材料进行了实验型病害处置。基层职工自创了实用的拖式沥青加热车、路肩边坡整形机等在西部地区非常实用的机械设备。在高速路段中设置了32处动物通道。在施工取料时严禁破坏草原,沥青等养护废料循环再利用率达93%,鼓励职工对庭院和周边进行绿化美化。
亮点之三:
以活动促创建,树立良好形象
——多举措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三基”建设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总段,坚持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组织所有科级以上干部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考试。
——积极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出台了《先进典型激励办法》,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并进行大力宣传,激发了广大职工“赶学帮超”的工作热情。大力开展“海西好人”“学习最美养路工”“送温暖、献爱心”等道德模范评选和扶危济困活动。全总段共评选出道德模范16名。2014年以来,全总段职工捐献爱心款32万余元。3年来全总段36名科级以上干部帮扶“一联一”困难职工3.6万元。
——真心诚意关爱职工,全力为职工谋福祉。制定了“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实施了职工住院探视、生日慰问、夏季送清凉、送书送报进工区等关爱职工制度。2016年慰问困难职工、劳模等189人次,探望住院离退休老同志93人次。解决了南八仙段至里沟、东台、西台3个工区通网络、通电视以及怀头他拉、鱼卡、小柴旦工区职工浴室和吃水、用电问题。
——重点实施“畅行青海·美在交通”“十百千”宣传工程,在公路沿线竖立了12块大型宣传牌,发放专项倡议书1200余份。
——深化廉政教育和制度落实,制作汇编《党纪法规条例》2册、《廉文荐读警示教育》1册共100本下发基层单位。
——主动做好维稳反恐、综合治理、卫生整治等工作。成立了由300余人组成的应急处突职工队伍,也为海西和谐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之四:
以民族团结为己任,推进脱贫攻坚
——捐赠15吨水泥帮扶都兰县沱海村建设基础设施,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选派1名干部到都兰县香加乡驻村工作2年。
——与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江千村18户57人结成了精准扶贫对子,和其它成员单位一起组成帮扶组投入50万元实施了村属道路的改建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帮扶村的基础面貌。所属希里沟段也按照乌兰县的要求,于2016年底帮扶该县柯柯镇园山村4户11人全部脱贫。
——结合2016年以来海西州开展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积极创建州级示范点,目前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路”30公里,制作宣传册200本、宣传展板52块、横幅60余条,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的思想认识。和海西公路路政执法支队、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海西分局联手在公路沿线多次进行民族团结和公路法律法规宣传。
——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吸收6名少数民族同志加入党组织,培养选拔17名少数民族职工从事管理技术岗位工作,推荐3名少数民族干部在省交通运输厅担任重要工作。
亮点之五:
以健全组织为前提,推动文明创建深度开展
总段和所属各单位都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形成全总段上下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明确“十三五”总段文明建设目标,使之成为总段今后发展的9大工作目标之一。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公路文化手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行为准则和制度体系,不断规范全体职工的文明服务水平。保障资金投入,2014年以来投入创建费用260万余元。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显著增强,推动总段走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之路。
链 接
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价值理念
◆使命:
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不断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路服务
◆工作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设精品工程的质量理念、严格规范行为的服务理念、不断追求卓越的形象理念
◆发展愿景:
实现“综合公路、智慧公路、绿色公路、平安公路”四个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公路养护管理单位
◆海西公路精神:
团结拼搏 创新进取 甘当路石 民族和谐
◆公路文化建设品牌:
激情公路人 奉献柴达木
◆价值理念:
团结 和谐 拼搏 创新 奉献
◆服务理念:
精益求精 锤炼精品 兑现承诺 真诚服务
◆学习理念:
自我超越 终身学习 知行合一
◆安全理念:
安全责任高于天 安全生产为人民
◆人才理念:
崇高的人格追求;知识技能上不断追求进步、追求领先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不惧困难的奉献精神;质量完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手足协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