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河南漯河街头,每天都能看到身穿红色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在街头扶老助幼乐此不疲,在社区义务服务奋勇争先,在沙澧河畔捡拾垃圾保护城市环境。如今,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已经成为漯河的一道风景线。截至目前,该市各类志愿者已达22万人,志愿服务队1100多支,“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21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点39个、周末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7个、各类爱心粥、免费午餐12家。
今年1月22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爱心粥屋”的24名志愿者冒着刺骨的寒风,在“爱心粥屋”负责人的带领下,先后驱车来到该县城关、巨陵、王岗、三家店、台陈、陈庄、皇帝庙7个乡(镇),对22家特困户进行了慰问,并给他们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食品、衣服等生活物资和2000元的现金。“爱心粥屋”负责人表示:大家希望通过爱心帮扶活动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并通过善举来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据悉,“爱心粥屋”成立两年多来,仅帮扶的特困群众、环卫工人、社区居民、学生、残疾人等就达50多人。
志愿服务项目多样化
慈善义工队伍温暖困难群体。目前,在漯河不同行业活跃着26支志愿者慈善义工团队,义工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助老、助孤、助学等活动,为上千贫困家庭、贫困个人送去了温暖和关爱,成为漯河市志愿服务团队的一面旗帜。
市妇联公益项目服务妇女儿童。漯河市妇联通过建立家庭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突出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公益性、持续性和实效性,已开展活动75场,受益群众达5000多人次。在市妇联的积极倡导和精心组织下,“幸福花”心灵工作室、“向日葵”亲子成长营、“君子兰”妇女维权苑已成为河南省妇联系统的品牌公益项目。
从《漯河市“践行价值观开展全民公益”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表中看到,仅6月份,漯河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就有18项,牵头单位11家,参与单位多达600余家。今年,漯河市文明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两城同创”为载体,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按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志愿者服务活动就跟进到哪里,困难出现在哪里,服务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精心策划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并把各单位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纳入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全年共策划志愿服务项目218个。
一场场精准化行动,提升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度,诠释着文明道德的厚度。“如今,各县区上下各个部门都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设计开展各类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漯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些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推进,县区志愿服务品牌也越擦越亮。在团省委、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残联联合举办的河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漯河市11个志愿服务项目获表彰。其中,“936电波助残”等4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架心桥暖童心”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情暖社区”追梦计划等4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奖。这是近年来漯河市在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奖项最高、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在全省18个地市中名列前茅。
志愿服务群体全域化
漯河市建立由市文明委领导带头、公职人员带头、群团组织带头、党员团员带头的“四带头”机制,全面构建“党政主导、协会引领、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确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漯河市全民公益活动日”,要求市直、县(区)、乡(镇)的部门、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村(社区),全年组织开展公益日活动不少于12次;每次参加活动的人员不少于单位总人数的90%;个人全年参加公益活动不少于10次或40个小时。
“在漯河街头巷尾,每天都活跃着不少志愿者服务团队,他们热爱公益事业,喜欢帮助别人,让漯河的志愿者服务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漯河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孙海武表示。“过去我们开展的不少志愿服务活动是单向的,志愿者带着热情去提供服务,有时候并非居民需求。”孙海武说,“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后,建立了项目服务平台,把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向社会公开,这就把优质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切实需求。通过梳理汇总社区居民和社会需求,在项目平台发布信息,鼓励志愿服务团队承接,形成完整的‘项目化管理模式’,这样既能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又让志愿工作最终实现品牌化。”
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漯河市全面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志愿者们常年坚持活跃在公园广场、社区街道、楼院家庭、田间地头,使“崇文尚德 务本图强”的漯河精神和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主流价值取向扎根百姓心田。
今年以来,漯河市进一步整合规范志愿服务资源,大力推广“漯河志愿者”微信平台。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000多个,微信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0000 多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20多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50 多支。
为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志愿服务组织采取专业培训、讲座、座谈会,网络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引导志愿者加入漯河志愿者QQ群,刊播公益广告、新闻报道等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星级认定、嘉许、回馈、表彰、保险等制度,将公职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硬性指标,将个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数存入《志愿者爱心储蓄手册》,并建立“爱心银行”,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