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资助”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郭文斌
“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我特别节省,每天在食堂吃饭不超过六块钱,早餐两根油条一杯豆浆,一块二。午餐晚餐的话,我们学校的食堂是可以打半份菜的,所以每次就4毛钱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晚上上完自习回来如果饿的话,最多再加个茶叶蛋。”一位网友发文说,在自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他突然收到来自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发来的邮件,让他去领取生活补助360元……“我一下子就蒙了,因为从未跟人说起我的家庭情况,尽管学费是父母贷款,但在大学里我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我的家庭情况不好啊。”然而学校工作人员告诉他,学校会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补贴生活补助。一番话,让这位同学瞬间热泪盈眶。
这种暗地资助大学生的形式,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隐形资助”,是中国科技大学于2004年在全国大学中首创的,目的在于让贫困大学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的确,相比于以往的公开信息等方式,“隐形资助”更有利于维护受助者的人格尊严。
家庭是无法选择的,贫困也并不可耻,但将一个大学生的家庭贫困当众“宣讲”从而获得资助,这对于一些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来说较难接受的,因此有的贫困大学生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愿意去申请资助,因为这一系列动作的确是让人觉得不是滋味,有时候甚至是用尊严去换取的。
“隐形资助”,就是大学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统计和分析,筛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为真正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一旦符合资助条件,就会“暗暗”地通知受助者,将钱款打至卡上,所以即便是受助者的同学也无从得知。这样的资助方式,既能够让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又维护了他们的尊严。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科大已通过“隐形资助”的形式帮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到中科大来“取经”,这种“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内施行,这是一个可喜又感人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作背景,想要做到“隐形资助”并不困难,关键问题就是在于大学要意识到资助贫困大学生是一种帮扶,而不是进行“施舍”。只要能够设身处地为贫困大学生着想,那么类似 “隐形资助”的维护受助者尊严的措施也就会不断涌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