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历史 创新演绎
——曲艺《丝路》展现古丝路上的四川风情
李尚维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倾情打造的四川曲艺《丝路》7月6日-7日在成都市锦城艺术宫成功演出。
        以传统曲艺形式承载古蜀丝路的创新内容
        该剧通过传说和典故,回溯古蜀千年的丝路文明,展现了四川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风采。该剧串联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多种文化元素,并以传统曲艺的形式作为外在支撑,使曲艺在新时代绽放出强劲的生命力。
        以现代舞台包装承载四川曲艺的传统神韵
        《丝路》的编剧、制作人陈咏韵认为:四川曲艺“应当追寻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而该剧便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曲艺《丝路》应用了现代全息投影技术,同时又将现代音乐和表演方式做了创新性的融合,使现代科技成为弘扬传统艺术的另一有效途径。
        此次演出采用的全息科技将传统舞台拓展成为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从视觉上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整个创作要传达的意境与情感。此外,该剧还将多种多样的传统曲艺进行了创造性地融合。整个曲目将扬琴、竹琴、清音、金钱板、盘子、打击乐、车灯、琵琶弹唱等多种传统曲种创造性地镶嵌融合,使整个演出更具观赏性,内容更加丰满。
        以现代音乐创作承载四川曲艺的艺术内在
        该剧的作曲王文能老师认为,四川曲艺底蕴深厚,想要更好地发展四川曲艺,应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音乐的结合,在用创作落实主题思想的同时,应该创新以寻求年轻观众的接受,以海纳百川之姿和科学探索的态度,推进四川曲艺向前发展。
        说到推陈出新,那就不得不提《丝路》中《茶马古道》这部分的作曲了。在这段曲中,四川扬琴突破了以往的表演范畴,在保留曲调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使传统曲艺焕发新的活力。并运用新的演绎方式诠释四川经典曲目,让传统曲目以新的面貌、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曲艺舞台上。
        在曲艺《丝路》中,伊始与离别,轮回与重聚,周而复始,饱含着丝路无尽的意味。该剧在四川曲艺的包容性、多样性以及创新性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丝路是人类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宏篇,是古代中国文化重要的传承发展之路。用曲艺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四川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将这些传统故事和劳动人民的精神一直传唱下去。”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院长沈军如是说。丝路是一条世界商贸的物质河流,更是一条巴蜀文脉传承的精神河流。巴蜀儿女立足此地,为数千年文化传承的赓续尽绵薄之力。
当前:A3(2017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