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画中城,半岛城中画。且有行人徐徐步,春夏秋冬画中游……绵阳的自然之美犹如画景,而绵阳的文明之风亦令人心驰神往。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四川省绵阳市积极推进辖下全域的文明创建工作,始终树立“以创建推动发展、以创建提升实力、以创建改善民生、以创建促进和谐”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变硬环境与改变软环境相结合,将教育人与提高人相结合,着力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幸福指数。绵阳2011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并成功蝉联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绵阳首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是四川省唯一进入榜单的城市。
亮点一
城市建设
利民惠民
三岸相对语,中有清水流。近日,记者来到绵阳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三江湖码头。三江湖码头地处安昌江、涪江和芙蓉溪交汇处,依照“乔木-灌木-地被-滨水”的空间绿化模式,规划出共计1.6公里的江岸线。码头建成后,旧河堤焕然一新,前往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烈日当空,绿景映心。树荫下,与两位好友正打着长牌的市民倪大爷对记者说:“绵阳发展快,风气好,交通方便,码头景色好,我们每天都相约来打牌散步,在绵阳生活很幸福。”
“城在林中建、水在城中流、家在绿中住、人在景中行”,是绵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初衷,更是绵阳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无限向往。
绵阳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相继出台了《建设美丽绵阳绿化、亮化、美化实施方案》《绵阳城区城建攻坚行动项目计划(2016-2020年)》等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的相关政策,包括城市景观、公共交通、停车系统、供水系统、环卫工程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大”处规划,“小”处落实。推动城市变景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绵阳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坑坑洼洼的小区路、堵心堵气的下水道、忽明忽暗的路灯等老旧设施都焕然一新。道路平整了,环境整洁了,设施齐全了……绵阳市积极绿化、亮化、美化城市的举措,使得城市更为整洁美丽,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和谐,取得了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良好成效,彰显了绵阳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亮点二
道德力量
催人奋进
“社区是个家,我就是娘家人。”近日,在绵阳道德模范基层巡讲进社区(安州区专场)活动现场,涪城区城厢街道体运村路社区书记陶岚给大家讲述了她立足社区阵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让社区温暖如家的事迹,分享了自己在公益之路上的心路历程。
近年来,绵阳市通过规范评选标准,拓宽推荐渠道,健全考核机制来完善道德典型发现机制,推动“好人常在身边”;通过创新传播载体、完善交流平台、增强示范效应来完善道德典型弘扬学习机制,推动“好人可敬可学”;通过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慰问礼遇机制、褒扬激励机制来完善道德典型关爱机制,推动“好人有好报”。
在各项硬举措之下,涌现出了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崔荫森、全国最美志愿者获得者宋汶祥、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获得者任芳芳、中国好人获得者任昌会、四川好人获得者谭昌志、2016年度十大最美绵阳人获得者曾永川等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期绵阳人民的“精气神”。
“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这些年来,我们非常重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工作,连续三年举办了‘道德的力量’颁奖典礼,以此带动绵阳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绵阳市文明办主任韩贵钧对记者说道。
亮点三
志愿服务
让爱循环
近日,记者来到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称号的涪城区工区街道迎宾社区,探访该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
据迎宾社区党总支书记舒明英介绍,目前,迎宾社区打造了“流动儿童之家”“流动妇女之家”“一老一小 托起‘两个太阳’”“舞爱乐动”等16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每个项目都是经过入户调查、收集群众意见、评估可操作性后设立的,16个项目各有特色,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我们社区一共有14支志愿服务队伍,每支队伍都是根据志愿者自身特色进行分类的。开展活动时,志愿者更容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所要服务的项目。”迎宾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勇告诉记者。
迎宾社区坚持“用志愿服务开启社区治理之门”的理念,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邻居的事情帮忙做,大家的事情共同做”的口号,让社区流动人口找到归属感,享受到社区的关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我们希望所有人都来倡导、关注志愿服务,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循环,这才是志愿服务的精髓。”舒明英说。
迎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绵阳市不断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个典型缩影。据悉,绵阳市按照“六有”(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项目、有平台、有档案)标准,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350个,为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教育、活动参与、业绩认定、回馈嘉许提供平台,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搭建桥梁。制定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社区志愿服务嘉许办法》等10余个规章制度,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运作、常态化开展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