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导向、制度保障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之中。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和鼓励每户家庭要悬挂一面党旗国旗、一张全家福、一条家训、摆放一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艺品或生活用品,争创文明家庭。利用公交车站、建筑围挡、街心花园、宣传栏、楼道走廊、农村文化墙等公共部位广泛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传唱,采用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
利用道德讲堂、家长学校等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主题教育活动。在广泛开展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社区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载体,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法治教育等教育活动,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引导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家园。
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将家庭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一起部署推进,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组织部门、机关党工委要抓好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将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庭建设,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促进形成好的党风政风。
同时,对于获得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的家庭,呼和浩特市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生活困难的各级文明家庭,建立关爱帮扶机制,让文明家庭受尊重、有光彩,形成鲜明价值导向。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继续深入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不断向各行业各领域延伸拓展。开展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廉洁家庭、公益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在城镇组织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等创建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农民、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孝心子女等评选活动,筑牢文明家庭创建基础。广泛设立以家庭孝老、敬老为核心的善行义举榜,设立“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光荣榜, 把层层推选出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照片和故事展示出来,发动广大家庭积极参与评榜、议榜、张榜,使更多家庭学有榜样、见贤思齐。
各类主题活动促进家庭文明建设
在全市社区组织开展健康公益、亲子娱乐、邻里文化、体育健身、摄影书画、厨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文体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分享互助的平台,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在传承家风家训活动中,该市注重发挥典型群体的示范作用。发挥“名人效应”,邀请该市的全国道德模范、自治区道德模范来讲好家风故事;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家风润青城”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充分利用纪检监察网站、民主生活会、单位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党员干部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形成积极展示家训家规、互学互评家风的良好氛围。
此外,该市还运用各种综合阵地展示家风文化,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引导人们摈弃陋习、移风易俗,培育优秀家风。抓住“三八”“五一”等时机,举办内涵丰富的群众性活动。通过开展节日签名寄语、优秀童谣征集传唱和经典诵读、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传统节日普及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使孩子们成为好家风的传承者、践行者。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一个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首善之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