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金寨南路一景

肥西县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区

肥西县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肥西素有“花木之乡、巢湖明珠”的美誉。然而一个城市的美丽,除了外在的自然之美,还需涵养内在的文明之美。
2015年2月,肥西县被中央文明办批准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以来,肥西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四城同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结合肥西实际,绘好“路线图”,确定“时间表”,制订“任务书”,全员发动,全民参与,聚焦短板,合力攻坚,“淮军故里”竞开文明之花。

肥西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暨“四城同创”工作推进大会
高位推动促 创城
肥西县坚持以高位推动完善创城机制,严格对照测评体系的标准和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督查和问责,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攻坚克难。
固领导之职责,全督建之机制。肥西县成立创城指挥部,下设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市容市貌等十大创建工作组,对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基础设施等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明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压实责任,实行问题销号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创建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组,按照“日暗访、周督查、旬观摩、月调度”工作机制,坚持每日暗访实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跟踪督办,对重点问题进行督促整改;每周汇总创城工作进展情况,逐项会商解决创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观摩活动,推动“比学赶超”,先后开展观摩活动40多次,实实在在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坚持每月召开调度会议,抓好各专项工作任务落实,研究解决专项工作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全局性的重难点问题,保持良好态势。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中,“日暗访、周督查、旬观摩、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已成为肥西县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抓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明创建“肥西模式”。
造创建之声势,动全民共参与。肥西县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和高密度、多角度的宣传报道,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舆论声势,形成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肥西县用一封“共创文明城市 建设美丽肥西”的信件诚致全县民众,劝导全县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呼吁民众自觉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一名文明有礼的肥西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40000多块,并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6个、主题社区12个、特色文化公交站台108个。肥西县目前正在策划落实“群众话创城,我们来提升”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将广泛征取县民对创城的意见建议。同时各网络平台征求意见悬浮窗口、菜单,对广大群众常年开放,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研究解决。

肥西县整洁有序的居民小区
以人为本善 人居
肥西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肥西县委、县政府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整治市容秩序,促进社区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营造安全、整洁、文明的社会秩序和风气,切实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积极整治市容秩序。规范城市沿街立面广告管理 ,整治“牛皮癣”顽症。肥西县投入近5亿元完成了城区主干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对120多栋楼体实施涂料粉刷5.8万平方米,安装空调外罩950个,制作安装店招标牌11270平方米,制作安装地弹门657扇,拆除广告标牌4950平方米,夜景亮化楼体45栋。同时强力推进城区废品回收点、洗车点、维修点、焊接点“四点”整治,整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修理店11户,规范门窗制作店24户,整治店外经营53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1700余起;新建兴众广场夜市排挡,集中规范经营45家。投入3000多万元对城市20多条道路、公园绿化带实施了改造和提升,新建道路绿化15万平方米。投入8000万元规划建设了14处停车场。
全力促进社区建设。2016年以来,肥西县对城区260多个老旧小区、65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开展全面整治,实施道路硬化近12万平方米,新增、疏通污水管网2.2万米,新增停车位4500个,补绿400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2200余盏,新增视频监控590个,粉刷“三无”小区、巷道墙面210万平方米。投入1000多万元对城区6个农贸市场实施了分类整治,并配套建设了4个农贸市场。城区各社区着力打造特色巷道,目前城区66个特色巷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肥西县创新“社区+公司”模式,实现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秩序长效化管理。目前,肥西成功创建了8个市级“文明示范小区”,2个“合肥市文明幸福小区”。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近年来,肥西县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山南镇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紫蓬镇开展清理广告横幅专项行动。肥西县共建成省级中心村14个,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整治自然村266个,形成了“烟雨水乡”“湖光山色”和“岭上风光”三大板块的肥西特色美丽乡村,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肥西县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公益广告倡 文明
推进公益广告常态化,弘扬文明新风正能量。自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批准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肥西县严格按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常态长效。肥西县建立了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开展。同时,肥西县将公益广告宣传纳入党建目标和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评选依据。各乡镇和园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推动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扎实开展。两年多来,全县先后召开20多次专题会议,累计投入经费达5000多万元,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的长效机制,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拓展传播阵地,扩大宣传影响。一是加强媒体宣传,确保公益广告“天天见”。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常态化的宣传报道,营造出持续集中的宣传氛围。二是加强社会宣传,确保公益广告“处处见”。全县户外公益广告覆盖率长期保持70%以上。三是加强“互联网+”公益广告宣传,确保公益广告“准时见”。在重点门户网站首页位置开设公益广告宣传专题专栏展播公益广告,形成全媒体覆盖的良好态势。
突出宣传主题,打造特色亮点。两年来,肥西县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园林部门围绕“家”“诚”“勤”“法”“梦”“善”主题,打造了古埂公园、丽景湖公园等6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设置各类公益广告2000多块;城关镇先后有8个社区打造了以“家风家训”“平安幸福”等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将公益广告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用道德力量熏陶广大群众。同时利用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安徽三河富光工贸有限公司分批次、分杯型制作印有10多种“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产品,让公益广告宣传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小标语传播正能量,以小标语传递大文明。

肥西县志愿者参与抗洪抢
志愿服务暖 人心
文明之城,志愿先行。近年来,肥西县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并在今年4月成立肥西县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协调小组,明确各单位责任,分解任务,逐项落实,统筹协调全县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月系列活动和常规活动,丰富志愿服务内涵。按照每月一主题,常年不断线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截至目前,主题月活动已开展7期,参与志愿者达28000余人次。以“周六志愿行”活动为抓手,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清洁家园、入户宣传等活动。“3·5”学雷锋活动日期间,肥西县70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健康义诊、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端午期间,2500多名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温暖。中高考期间开展了“红丝带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接送考生540余人。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和优秀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全县。肥西县建立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共有390多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万多人。围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全国助残日、重阳节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周六志愿行”“圆梦微心愿”等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志愿服务广场25个,其中省四星级广场2个、三星级广场4个。周本元等10人获评市2016年度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周海莲、李芹2人获评市2016年五星级志愿者,李雪梅、殷秀娥2人获评市2016年四星级志愿者,肥西阳光爱心社等4个组织获评市2016年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

肥西县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一起分享读书心得
道德榜样领 风尚
近年来,肥西县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嘉言懿行辐射全社会,引领文明新风尚。
选树道德标杆,“身边好人”得佳绩。肥西县共举办四届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载体,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了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风尚。截至今年4月,全县共有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5人获评“安徽好人”,36人获评“合肥好人”,评出“肥西好人”114人。此外,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1人获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当选合肥市道德模范,2人获得合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评出县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2人。为加强好人典型宣传,肥西县拍摄好人微电影15部。同时制定了对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关爱礼遇帮扶救助的措施,为首批70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办理了县内公交车乘坐、旅游景点参观免费证,给予家庭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救助,发放道德信贷30万元。
培育文明乡风,全力创建文明乡村。开展“四倡四反”移风易俗行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封建迷信、黄赌毒”。通过发放一封信、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文艺汇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五创五评”实践养成行动。评选文明乡镇、文明集市、文明村(居)、文明家庭、文明庭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着力推进乡贤文化建设,目前正在4个乡镇中率先推进乡贤馆建设。用“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

肥西县戏曲进校园活动
立德树人育 少年
文明的传承践行,其本质在于人。肥西县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爱国、爱家、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未成年人的文明素养,并以“小卫士”的文明行为带动家庭的文明行为,以此辐射全社会,让文明之风吹遍肥西大地。
文明美校园,最美践行人。肥西县在各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文明校园创建典型。重点开展“我的中国梦”四项主题实践活动,以“清明祭英烈”“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四项活动为抓手,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线上线下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目前全县各中心校、各乡村少年宫均开设了戏曲欣赏课程,排练了戏曲小节目。持续开展“争做文明小卫士,万人共创文明城”活动,旨在通过开展“家长送我上学校,我给家长提个醒”“我是文明宣讲员”等系列活动,带动家长,辐射全社会。
乡村学校少年宫,宫宫皆精品。肥西县自2011年开始,根据中央和省、市文明办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共投入近千万元,建成了1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建设有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目标。围绕规范、常态、特色目标,肥西县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水平,涌现了以上派镇乡村学校少年宫、桃花镇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受到了学员、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肯定。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注重培育特色活动,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督查、结对帮扶力度,全县1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一宫一特色”“一宫一精品”,被合肥市作为典型推广。
肥西上下将始终保持热情似火的干劲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向着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