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兴川创城记·砥砺奋进的五年
——四川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巡礼

风光无限青龙湖
开栏的话
砥砺五年,文明不仅是时间的延伸,更是品质的升华。
五年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治蜀兴川大业凝神聚气、助力跨越,尤其是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全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中国梦的四川篇章挥写了精彩的创城实践。
即日起,本报推出“治蜀兴川创城记·砥砺奋进的五年——四川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巡礼”专栏,对四川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先进典型、创建成果进行集中报道。敬请关注。
一座城市,如若要在发展浪潮中坚守自身特质、跳出发展中“千城一面”的窠臼,就必须勇于探索积极寻找实现其独特魅力的康庄大道。
地处四川南充市西南部的西充县,在探寻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的战略定位,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促进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逐渐走出了一条落实新发展理念、彰显自身独特魅力的特色发展之路,昭示着“有机”西充蝶变的“绿色密码”。
以“绿”为脉打造“最美田园城市”
“现在的城市变得太漂亮了,满眼都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去年秋天,阔别家乡5年的文先生回到西充,对县城的巨变赞叹不已。他满怀激动地说,西充不只在县域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在细节设计上也充满了新意。
近年来,西充县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以生态为基,以“绿”为脉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先后启动10公里城市生态圈、“两河”生态景观长廊等生态项目,全面培育和打造“最美田园城市”。同时,在全县有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乡镇污水处理站、垃圾压缩站,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深入推进“摆顺、扫干净、不拥堵”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些辛勤努力和付出,让西充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等14个“国字号”殊荣。
不论漫步在城区的公园绿地,还是游玩于乡间的田园,如今,在西充随处都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美景。全面铺开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然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机生态农业在开放中跨越发展
走进西充的茂源生态农业产业园和百科有机农业产业园,各种有机农产品长势喜人,随处可见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如今,这两个规模均在万亩以上的有机农业产业园都实现了操作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督、质量可追溯。
“十二五”以来,西充县秉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初步形成“三产互动、城乡共融”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
为实现有机农产品的网格化管理、无缝隙覆盖,西充建立健全了有机农产品监管和追溯机制,并完善了县、乡、村、企四级监管体系。目前,该县设有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乡镇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村里设有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企业设有自检室,把有机产品认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检验、精品农业等内容系统整合,形成了“西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如今,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为主线的西充,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出“中国西部绿谷”。
农旅结合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西充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文明创建的有益探索,不仅美了乡村,还富了群众。众多村民开起了乡村旅馆和农家乐,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西充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深度开发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古楼桃园新村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依托生态禀赋优良与特色民俗文化已渐成气候的乡村旅游,该县以建设“有山有水、有田有家、有园有景”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高品位打造景观景点,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线路。
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西充,这座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蓬勃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起来的西部小城,正攒聚着底气,向着文明城市的更深内涵更高水平再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