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文明城市创建根基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推进文明社区建设走笔
张星 张风华

  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图书丰富的书吧、温馨舒适的“少年之家”、高标准配置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还有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近日,笔者走进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沙北街道嵩山社区,感觉眼前一亮,社区功能齐全,可谓是“高大上”。
  在“少年之家”里,一群孩子正在学习。嵩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周芳介绍,辖区小学比较多,孩子们放暑假后,家长白天上班,无暇照顾他们,就把孩子送到这里,由社区志愿者辅导孩子们读书、学习或者做游戏。
  据沙北街道干部王闪介绍,嵩山社区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装修,完成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了一个集社区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建设文明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今年是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郾城区目前共有33个社区,投资1000余万元,下大力气完善社区办公场地。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郾城区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场地和资金,高标准新建和改造了13个社区办公场地,着力打造宜居、文明、和谐的城市社区。


整治环境
老社区旧貌换新颜


  走进海河社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文明建设宣传画映入眼帘,引来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大家纷纷夸赞:“‘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并茂,很接地气。”
  连日来,郾城实验高中的师生不畏酷暑高温,利用假期在沙北街道嵩山社区、海河社区绘制“创文”墙体画。这些美术专业的学生激动地说:“听到社区群众夸我们的墙体画,真的超有成就感,很开心能为‘创文’作贡献!”
  郾城区加大主体广场、文化街巷建设力度,在黄河广场和钟楼广场打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孝贤文化”主题广场,并高标准制作安装主体标牌2个、市民公约等宣传栏6个、“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标牌40个,建立了3个志愿者服务站,在周边设置大型公益广告8处。在太行山路、大南街等路段打造了以“遵德守礼”、孝贤、忠义等为主题的文化街巷,并投资500多万元打造了大高庄精品特色文化社区。


创新举措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向路人宣讲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劝导路人文明出行,三轮车、自行车停车入位……如今,郾城区志愿服务已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郾城区的社区志愿服务不再停留在组织一些活动、做几件好事等 “细枝末节”上,而是开始着眼于构建并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创新载体完善志愿服务,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该区以“千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围绕创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平安社区,一个社区一个特色,建立志愿服务社区工作台。该区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部门的600多名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义诊、科技宣传、法律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并发放《文明城市调查问卷》及各类宣传资料18万多份。7月份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以“决战‘创文’攻坚,机关党建先行”“唱响孝德赞歌,弘扬文明正气”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达100余场次。


传递文明
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酷暑7月,夜幕初降,红枫广场上歌舞、戏曲等节目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现场热闹非凡。据悉,每周一和周五,由郾城区组织的“文明城市你我共建”文艺演出都会在人民会堂和红枫广场举行。
  这仅仅是全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该区利用社区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舞蹈活动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学雷锋 树新风”“文明行为从身边做起”等活动,引导居民群众知荣辱、讲文明、强素质、树新风,打造文明和谐社区,争做文明市民。
  伴随着“创文”铿锵的脚步,一朵朵文明之花在郾城绚丽绽放。街道靓了,环境美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文明已经成为全区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当前:B2(2017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