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精神的力量
“铁肩”撑“残家” 大爱传天下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周淑琴其人其事
杨 澜

  心中有爱,大道无垠。她用柔弱“铁肩”撑起“残家”,不抛弃、不放弃,一撑就是19载光阴;她以青春和大爱为一家人搭建起爱的港湾,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平凡与伟大;她践行着爱的诺言,传递着爱与感动,树立起孝老爱亲的光辉典范。她就是电影《槐秋》女主人公的真实原型——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宁夏石嘴山市一名普通矿嫂周淑琴。


初嫁
残酷家庭现状打破幸福憧憬


  1997年,经人介绍,23岁的回族姑娘周淑琴嫁给了矿工陈志明。尽管嫁进去之前有人告诉她:“这个家里有个‘疯子’娘,还有个手脚残疾的小叔子,拖累太重!”可周淑琴却很乐观:“有公公和丈夫两个工人,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还怕日子过不好吗?”
  然而,嫁进去的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不仅举止疯癫,屎尿随时解在裤子里,给她换衣服、洗手脸时她还会拳脚相向;公公是工伤致残,不仅干不了体力活还得好好调养;先天残疾的小叔子脚不能行、手不能动,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看起来还算正常的大伯哥和二姑姐竟然也患有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只要停药便会异常暴躁,抓起钢钎、火棍撵着她就打……
  “我对不起你,家里帮不上你什么,这辈子欠你太多了!”在矿上工作一个月只能匆匆回来两三次的丈夫愧疚地说。


坚忍
羸弱双肩挑起家庭重担


  每天凌晨四五点,周淑琴便起来做饭,给婆婆梳洗、换衣。公公将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二姑姐送进了精神病院,而他每月200多元的退休工资也全变成了住院费。控制大伯哥病情的精神抑制类药物异常昂贵,配置鹌鹑蛋大小的一颗便要1200元。加上婚后不久公公被查出肝病并突发脑溢血引发偏瘫,以及尚在襁褓嗷嗷待哺的儿子,周淑琴只得外出打工赚钱。
  尽管周淑琴已经使出浑身力气用心操持着这个家,然而不幸依然接踵而至:2000年,公公被查出了食道癌,彻底瘫在床上。2004年7月,公公去世后不久,大伯哥患上胃癌、肝癌的诊断再次袭来;2006年,丈夫又被查出了肝炎……那一年,大儿子9岁,小儿子才3岁。


奔波
车轮滚动中的执着守护


  在周淑琴的精心照料下,已是癌症晚期的大伯哥又生存了近4年。后来她又将常年住在精神病院的二姑姐接到家里悉心照料,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小叔子和婆婆的饮食起居。然而没过多久,周淑琴又被查出患有肾结石病,医生建议她先用药物治疗,可她明白,家里的经济条件已不再允许为她花钱了,她没为自己买一分钱的药,而是每天大量喝水想以此把结石冲下去。这么多年,周淑琴为自己买过最贵的东西就是一件18元的衣服。
  2012年底,周淑琴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几乎令她无法起床,更无法继续打工。此时煤矿被划为采煤塌陷区,她随丈夫搬迁到了大武口区丽日一区的一间廉租房里。廉租房在4楼,一天24小时闹腾的婆婆引起楼下邻居的不满,坐轮椅的小叔也因无法自由出入变得愈加暴躁。不得已,周淑琴只得将他们送回原来石炭井区的家里,开始了两头跑的日子。
  患病的婆婆、小叔饭量很大,每天要吃4顿饭,周淑琴拖着羸弱的身体给他们一次做好两天的饭,托去石炭井的班线车司机或好心的工友带给家人。每隔几天,周淑琴便要回去打扫卫生,帮婆婆、小叔洗澡、洗衣。每次往返就是30多元钱,周淑琴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几乎都用在了车费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多。

奉献
好人好报续写爱心传奇


  周淑琴长年来的作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石嘴山市道德模范、“感动神宁”十佳道德模范、第二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2015年10月13日,她站在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领奖台上。
  好人终有好报,周淑琴的善举换得了无数爱心回馈:石嘴山市委宣传部、大武口区委宣传部、宁煤集团焦煤分公司共同出资12万元,设立“周淑琴专项帮扶资金”,专项用于帮助周淑琴脱贫解困;宁煤集团焦煤分公司在周淑琴所在单元的一楼为她的婆婆等家人协调了一套住房,方便周淑琴就近照顾;市教体局、石嘴山联合学院帮周淑琴辍学打工的大儿子重返校园;周淑琴本人也被安排到小区物业公司负责绿化工作;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周淑琴先进事迹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帮扶及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周淑琴及其家人解决生活困难;中央文明办为周淑琴送去了10万元慰问金及慰问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给她送去了2万元慰问金。
  尽管生活中风雨依旧,但周淑琴的眼里、心里却早已架起一道彩虹。她热心公益,成立了“周淑琴爱心服务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人的人。

当前:B1(2017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