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出书热为哪般?
        数量众多的粉丝、销量可观的新书……近段时间以来,个人微信公众号火了一批,被戏称为“新晋网红”。其开设者出版的相关图书也火了一把,有的甚至已加印几次。
  提到这种现象,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对中新网表示,这些作品自己看过一些,“写得好的,是故事;写得不好的,就是流水账”,“这些读物,从读与写两方面来看,是典型的‘轻写作’‘快阅读’。它的价值类乎于类型小说”。
  无论内容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书确实多数一经出版就取得可观的销量,有的甚至在预售期间就已经成了“爆款”。据称,自媒体人咪蒙此前的一本《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曾创下1分钟卖出1000册、4小时卖出5万册的成绩……
   “公号出书属于‘短平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粉丝经济,尤其是一些文章内容好的公号,粉丝黏性很高,假如一个‘网红’级的公号有一百多万粉丝,那书也将有一个可预见的有保障的销量。”提到此类图书,一名出版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同时,该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书内容一般多是公号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很难出现“经典款”,“大的微信公号出书,成功的挺多,但失败的也有”。
  针对上述现象,白烨指出,“网红”自媒体人出书,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受众群与影响力:他们愿意出书,也有人愿意去看,属于自我宣传行为的延伸,是与受众变换了方式的互动。所谓热棒,也是来自“粉丝”群体,这种出版与阅读现象基本不在文学评论与图书评论的视野之内,属于市场化的读物写作与文化消费。
  在白烨看来,出版物属于文化产品,应该传播积极有益的内容,传扬健康向上的精神,“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让人看了或者思想上有所启迪,或者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获得滋养的。用这样一个标尺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出版物中,可看可不看的,甚至给社会添乱的……都屡见不鲜。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种图书问世,‘有数量,缺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严重问题”。 上官云
当前:A3(2017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