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风光
地处四川东南部的隆昌,自古以来“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被誉为“川南门户”。
“天下牌坊三古游,一城绿色半城湖。”作为“中国石牌坊之乡”,隆昌近年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助力,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路径,造福隆昌群众的惠民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文明基因植入城市发展,不断优化交通秩序,完善市政管理,规范市容市貌,突出文化惠民,努力建设“宜居、生态、畅通、平安、幸福”的美丽隆昌,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志愿服务方面,隆昌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设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把志愿服务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如今,当人们穿梭在隆昌的街头巷尾,在古宇湖,在石牌坊,在云顶古寨,在街道,在社区……总能发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的存在,让这座城市处处充满了温馨。
“为了鸟儿,我什么都不怕!”这句简单朴实的话语是“鸟爸爸”王远林最直白的内心呐喊。今年36岁的王远林,是隆昌爱鸟养鸟协会会长、2016年“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之一。16年来,他爱鸟护鸟,义务从事保护生态环境和鸟类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更多的人参与到护鸟行动中。
和王远林一样,在隆昌,现在有8000多名志愿者无怨无悔地行走在保护生态环境、结对帮扶、义诊救助、抢险救灾、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的道路上,不断满足社会治理、城市运行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为规范志愿服务管理,隆昌印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和阵地建设,强化志愿服务投入保障,对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志愿服务的记录及表彰与激励回馈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今天我很快乐,专业老师教了我喜欢的舞蹈。”6月8日,隆昌“快乐种子”文化志愿活动走进圣灯镇乡村学校少年宫。12名“快乐种子”文化志愿者分别成立了舞蹈、声乐、儿童画、篮球等兴趣活动小组,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进行指导。
“快乐种子”文化志愿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是隆昌培育的诸多志愿服务品牌之一。为了实现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隆昌近年来精心培育了“退役军人爱国主义教育”“爱心接力妈妈”等志愿服务品牌,并按照“十有”标准建设了38个社区志愿服务站,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新模式,试点建设了黄位民志愿服务超市。
据了解,黄位民志愿服务超市位于隆昌康复西路社区,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创新形式。超市根据收集到的志愿服务需求分为扶贫经济类、文体活动类、公益类、综合类4个类别,根据志愿者登记时的志愿服务倾向和意愿,配以相对应的内容需求。
与此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表彰与激励回馈机制上,隆昌建立了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志愿者奖章授予制度,逐步完善了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授予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奖章,并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与个人等评选表彰。此外,隆昌还鼓励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场馆,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免费或者优惠开放,鼓励医疗卫生部门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惠或优待。
隆昌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隆昌坚持不懈地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城市的文明征程中镌刻下了许多温暖的故事,让文明的种子在70多万隆昌人中间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