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重要会议的成功召开,随着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落地生根,随着怀柔科学城获批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巨舰蓄势起航,怀柔,正在经历着由“京郊明珠”向“国际会都”“国际影都”“国际科技中心”的华彩变身。
2015年2月28日,怀柔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资格,同年7月24日,怀柔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举全区之力 聚全民之智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帷幕。三年来,文明的种子播撒怀柔大地,政府为民办事更加廉洁高效,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惠民工程如雨后春笋,社会安定、百姓安康,一场以“文明润心 创城惠民”为宗旨的创城行动,改变着怀柔的城市环境和群众生活。

生态雁栖

文明引导

怀柔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大会

“当好东道主 文明怀柔人”共迎“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群众文化专场演出

怀柔区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放歌新怀柔”夏日文化广场创城专场演出

“山水怀柔”首届小学生诗词吟诵大赛决赛

怀柔区最美家庭表彰颁奖典礼
高标准的组织架构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促进怀柔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怀柔区参照筹备APEC会议的最高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指挥部,定期召开指挥部例会;设立了政务环境工作部、城乡环境工作部、人文环境工作部、社会环境工作部、文明创建工作部、监督检查工作部和指挥部办公室“六部一室”组织机构,全区各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其中。
为确保创城工作的扎实推进,怀柔区建立了领导负责、工作部督办、成员单位抓落实、社会共参与的全区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怀柔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考核办法》,以服务保障APEC会议的标准和劲头层层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具体事项有人干。
浓厚的宣传氛围
没有群众的支持,创城将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提高创城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怀柔区开展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创城宣传行动,努力形成“全民皆参与、文明在我心”的浓厚氛围。
——宣传突出重点。自创城行动开展以来,怀柔区将创城宣传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举办了创城知识竞赛、“我说创城”征文大赛等活动,创办《创城工作简报》,在当地报纸上开辟了“一把手谈创城”“人人齐参与 创建文明城”等专栏,向全区群众全面阐述创城的重要意义和内容,立体式展示创城行动。
——文艺演出添彩。怀柔区将创城主题融入各类大型文化演出活动,相继举办“创城我先行 共享和谐情”怀柔百姓公益春晚、“展示国际会都风采 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群众艺术节、“同享清风满韵 共创文明城区”怀柔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倡导乡村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惠民文艺演出、“清风廉曲唱和谐 文明润心惠万家”廉政文化专场演出等活动百余场,吸引观众20余万人次。
——公益广告全覆盖。有效利用社区的各种平台,张贴设置“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风尚”等各类创城宣传标语牌、公益广告牌5000余处,发放海报、宣传手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30余万份,做到社区、镇村、企业、单位、学校全覆盖。
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怀柔区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市民在创建中实现自我提高。
——筑牢道德基础。夯实思想道德基础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关键。在三年的创城行动中,怀柔区除了借助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遵德守礼公益广告,还通过建立四级宣讲体系,广泛宣传百姓故事、凡人善举。
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巡展和各种道德讲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长期化、系统化。与此同时,怀柔区通过开展“怀柔道德模范”“怀柔十大孝星”“怀柔榜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和现场交流活动,使广大市民树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 人人都做文明人”的理念。
积极参与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截至目前,有101人登上中国好人榜,居全国同类区县之首。爱岗敬业的李宏、王宏夫妇,无私奉献的杨东红,诚信经营的于振祥等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被万家传颂。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怀柔区志愿服务积极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活跃在全区各项事业建设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助力怀柔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
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形成了完善的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在志愿北京网站注册的怀柔志愿服务团队达1353个,注册志愿者达52071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以学校、医院、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为重点,参与到应急救援、法律咨询、旅游咨询、绿色环保、治安巡防、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大型活动等工作中,形成志愿服务项目2023个,建立了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49个,示范站(岗)7个,在各个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每天,怀柔区2755名文明劝导志愿者走上街头,在城区主要十字路口、街道和城区周边镇村重要点位上岗,向广大市民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言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黄伟、光飞、何花等47名骨干志愿者获得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称号,怀柔区应急救援协会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好家风与优良传统并重。怀柔区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承良好家风,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营造家风好、民风纯、世风清的良好氛围。先后开展“好家风评选”“晒晒我的家风故事”“送家风书法作品进家庭”“父母沙龙”等活动100余项,举办“家庭·家教·家风”百姓宣讲300余场,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社风。在中小学生中举办“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文明家风”暑期读书活动,发挥国学经典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家教家风方面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品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主题的“清明诗会”,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传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敛巧饭”,在传承民俗传统的同时,培育了新的乡风、民风。泉河街道举办的慈孝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携手描绘同心圆,一起晒家风、谈孝道,共同建立起相识、相知、相亲、相助的邻里关系。
不断优化“八大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目标,惠民是落脚点。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怀柔区将为群众所办的好事实事纳入政府折子工程,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工作力度,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八大环境。600余项惠民工程,1150多项工作成果,桩桩件件,给怀柔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怀柔以创城为契机,推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勤政廉洁、和谐文明、人民满意的机关,让办事渠道更加通畅、办事途径更加快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建立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为百姓办事提供了清晰指南。积极进行“放管服”改革,承接北京市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61项,彻底取消了非许可类审批事项。联合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对外办公,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国税、地税、工商事项“一厅办理”,变从前的“一事去多地”为“多事来一地”,为百姓提供了优质便捷的行政服务。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怀柔区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开展活动,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称号。
以“国家宪法日”“送法下乡”“警营开放日”“司法行动在身边”等为主题,广泛开展法律法规进机关、 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活动,普及宣传法律知识,培养群众的尊法守法意识。加大法律援助和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五方联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成立普法讲师团、法律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法官、检察官、律师以案释法活动。“一村一居一律师”法律顾问体系覆盖所有村(社区),在35个村(社区)建立村民(居民)议事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怀柔区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成北京市首家社会信用信息区级数据库,建立了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建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政府的信用管理水平。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六进”消费维权宣传等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商务行业“文明单位”和 “文明商户”的评选工作,82家商务单位和138家商户荣登“文明榜”,营造了“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信用舆论氛围。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怀柔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达标。引进市区优质校资源,建成北京101中学怀柔校区、实验二小怀柔分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9所,成为全国首批5个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之一。
举办“创新促发展、科普惠民生”科普之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主题科技周和“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科普日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完善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建成户外文体广场230个;开展北京国际电影节嘉年华、百姓公益春晚、群众艺术节、夏日文化广场、满族民俗风情节、“书香怀柔”全民阅读、国标舞艺术节、创城书画展等活动,着力打造健康向上、文明有序的人文环境,以市民文明促进城市文明。
——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怀柔区通过合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宣传载体,引导青少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扫黄打非”工作和“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网络、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举办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怀柔区十大美德少年”评选、“‘一带一路’童画怀柔”网络公益绘画比赛、“山水怀柔”小学生诗词吟诵大赛、小记者团、“我有我精彩”儿童跳蚤市场、“书香溢我家”家庭情景剧比赛等品牌活动,促进全区青少年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怀柔区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着手,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为群众创造舒适、便捷、和谐的生活环境。
实施北大街、雁栖中心路、滨河公园等街道、公园的绿化美化和雁栖湖示范区节点景观的提升工程,完成绿化建设总面积367.1万平米;拆除“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等违法建设260万平方米;安排专项资金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整治提升,包括外立面粉刷、路面硬化、污水管道清理等十余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签约托管怀柔医院,让怀柔百姓就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完成1300余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成公交、电动出租车停车场9个、公交站亭211座、电动车充电桩660个,公共自行车分布站64个;建成数字化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成北京市首家由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运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小蜜蜂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怀柔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城市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建设,着力保障社会安全形势持续良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网格化平台与北京市非紧急救助系统对接,在全市各区之中率先实现系统融合。在全市率先实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新模式,将入户走访与巡逻防控相结合,实现安全防范宣传常态化。在重点区域新增视频监控314个,维护视频监控6050个,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开展“改善出行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优化交通秩序和出行环境。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防灾减灾宣传力度,严格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怀柔区坚持生态立区,狠抓生态涵养、坚守环保红线,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环保与建设示范区”。
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年”“精细化管理年”“疏解整治促提升”等综合整治行动,完成城区集中供暖的天然气改造,实施优质燃煤替代和农村煤改电工程,平原地区实现优质燃煤全覆盖。严格控车减油,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2.4万余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逐年上升。开展落后产能集中清理整顿行动,腾退企业76家,腾退拆除养殖小区93个。全面实行“垃圾减量分类”,做到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完成平原造林1533公顷、营林造林15933公顷,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9.8%和56.4%,均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