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的卓岐
——“全国文明村镇”福建省龙海市卓岐村见闻录
王俊欣 王振禄 杨 初

亲切慰问群众

村福利院

村舞蹈队

村腰鼓队

村民住宅一角

       在厦门湾南岸,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冉冉地从地平线上升起,它就是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的福建省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    
       该村现有总人口3742人,旅居海外侨胞3600多人,是福建省著名侨村。近几年来,卓岐村高举精神文明建设大旗,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并驾齐驱,不仅先后荣获“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海峡西岸魅力乡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全村年社会总产值超5亿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是漳州有名的富裕村、小康村、生态村、信用村。
       强化组织领导
       夯实文明基础
       近几年来,卓岐村以全国文明村为标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思路,从组织领导、责任分解、资金项目、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个层面强化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村党委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港尾镇卓岐村创建全国文明村三年工作规划》,年度制订创建计划并拟定创建项目,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村主要干部带头抓,分管村干部具体抓,两委成员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在创建过程中,该村逐年增加文明建设的投入,对创建文明村所需经费和重大开支马上研究、马上审批、优先拨款、足额到位,近三年来文明创建专项投入累计200多万元。同时,该村还安排26人负责创建项目,54位村民代表、18位村老人协会理事参与检查督促。充分利用村宣教中心教育阵地作用,有计划、经常性地举办组织文明创建专兼职人员培训班。三年来,累计开展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培训9次,参训人数达190多人次。
       创新载体模式
       拓展创建领域
       卓岐村通过把点串成线,把线连成面,点、线、面结合的全新创建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增强了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村充分发挥群众在文明村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每年表彰一批“文明侨户”“十星文明户”等先进家庭,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家家不甘落后,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卓岐村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志愿者联合开展“敬老助残”“帮助留守儿童”“植树造林”“文明劝导”等活动。近几年来,全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该村积极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等各类主题宣教活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对婚丧娶嫁等民间习俗进行引导,彻底杜绝了大操大办等歪风,三年来累计节约开支200多万元,减轻了群众负担。
       改善村容村貌
       彰显创建品位
       卓岐村按照漳州市建设富美乡村的要求,完善村庄规划,加大投入,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等工作,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卫生室、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近年来,卓岐村新建别墅群580座,新建公厕4座,硬化道路3000米,安装路灯60盏,修建排水沟2000米,新建公园2座,新建篮球场2个,新建凉亭1个。改造后的卓岐村白天整洁划一、清新亮丽,夜晚华灯初放、景色宜人,伴随着健康快乐的健身操节奏,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好的环境还要有好的管理。为此,该村成立一支保洁队伍,配备卫生监督员3人,实行“门前三包”等制度,完善环卫配套设施。铺设排水设施,绿化村容,宣传发动村民保护环境,使全村卫生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好维护。
       繁荣地域文化
       注重社会和谐
       卓岐村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统筹推进社会风气、服务民生、社会管理等工作,在深化文明创建过程中增进社会和谐。
       首先是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文体设施。投入100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投入100万元修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投入80万元建设卓岐宣教中心,配套文化活动室和广播室,文化活动室藏书15000册。此外,还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奖优助困;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其次是培育骨干,发展壮大文体队伍。该村目前拥有文化中心户10户、秧歌队1支26人、腰鼓队1支20人、舞蹈队3支68人,在农闲和传统节假日活跃在卓岐村的田间街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创建过程中,该村十分注重社会和谐,以增强创建实效。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设道德讲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注重科普法制宣传;关爱弱势群体,不断健全完善卫生保健网络;积极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实施“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民生服务举措;建立健全办事登记、公开承诺兑现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同时,该村还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建立综治服务维稳信访中心,组建护村巡逻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制度。在征地赔偿、安居工程、支农惠农等方面深入联系群众,将村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三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集体上访案件。
       践行生态理念
       打造人居画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景,已在神州各处落地实现。港尾镇卓岐村历来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村级经济发展的始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投资环境,建设和谐富美人居。
       卓岐村通过设立环保橱窗,在主干道上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及印发宣传材料,把环保知识、生态理念宣传到家到户到人。
       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就必须充分做好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卓岐村与市水利执法队、环保局、镇环保站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环境巡查,加强对卓岐村水域水质检查的力度和次数,严厉禁止滥砍滥伐等破坏环境行为,并开通举报热线,全力以赴保护卓岐村生态环境,保障环境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为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卓岐村大力做好村域卫生整治,严肃处理违章搭建、实行“五改”,治理“三乱”,贯彻落实海漂垃圾治理,做好环境规划、环境清洁、环境整理、环境绿化。真正做到践行生态文明新理念,把卓岐村创建成人居和谐的新家园。
       倡导移风易俗
       净化民俗民风
       卓岐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促进了民俗民风悄然改变。
       宣传引导。在村交通要道及主要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宣传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标语广告,通过“村村响”、手机短信、网络等平台向村民宣传文明过节、喜事新办、丧事俭办、节俭惜福。印发宣传单3000余份、编发文明资讯1000余条、微信群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大力发展多姿多彩、雅俗共赏、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文化,发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以丰富的农民精神文化引领农村风气。
       重点整治。落实龙海市“大搞热闹、大办庙会、大建庙宇”专项治理工作,对各村社普度日子、庙会时间点等进行详细登记、梳理及跟踪,建立台账信息;发挥该村两委干部、宗亲联谊会、广大党员、团员、退休干部、妇女、老人协会及计生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移风易俗活动中的骨干作用,成立文明劝导督导队,深入群众,包片到户,正面引导群众加强文明意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极力压缩迎神、演戏、宴请、大操大办等行为。
       组织约束。与党员干部签定责任状,下发责任分工表,确保每项工作、每个区域责任到人。成立督查组,对各村社在“普度”“王公生”“社戏”“庙会”等“闹热”的集中期间,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村两委在专项治理活动中,表现不好的村两委实行责任追究;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完善修订村规民约,促进民俗民风悄然改变,让村民意识到大操大办、比阔斗富是陋习,逐渐摒弃陋习陋俗。如近年来农历七月闽南“普度月”不再有大肆宴请宾客现象,“只过节、不请客”已成为全村的新风尚。

当前:A4(2017年08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