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明创建集中宣传
驻马店:“五个坚持”打造和谐宜居文明城市
赵成福 胡文斌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文为人民、创文促发展”的理念,紧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加大投入补短板,实施攻坚集中整治,完善机制加强管理,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享受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驻马店特色的创建之路。


坚持情系于民
不忘创建初心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把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召开了30余次动员会、推进会、培训会,切实解决“为谁创建”“谁来创建”“如何创建”的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创文指挥部,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成立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公益广告等8个专项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分别由一名市委常委和一名市级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工作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路段和社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创文工作。


坚持问需于民
开展集中整治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由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牵头,整合资源、集中整治、全力攻坚。组织240多台车辆对老旧社区、无主管社区、城中村、城市郊区堆积多年的陈旧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设立12319零星建筑垃圾清运热线,免费为城市居民清运零星建筑垃圾8000多吨。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4.7亿元,对38个城中村、1100个小区楼院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综合整治,对夜市摊点、废品收购点、小广告和门头牌匾等进行集中整治,共关停或限期整改“两小”单位490多家。投入资金4.19亿元,对13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标准化升级改造,改造面积8.5万平方米,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坚持取信于民
健全长效机制


  该市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长效机制,以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推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文明交通、“门前三包”等管理办法;对辖区办事处、市(区)直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进行严格考核奖惩。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沿街每个商户和单位为点,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分包城区主次干道为线,实行路长责任制;以行政区域为面,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推行智慧化管理。建成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建立了工地扬尘治理与渣土车监管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确保了城市建筑工地、主次干道、街巷路面清洁通畅。推行市场化管理。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和户旱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对日常保洁工作,由市、区、办事处引进专业环卫公司,由办事处进行监督考核,做到“管干”分离,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坚持依靠人民
形成创建合力


  该市充分发挥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运用媒体宣传、广告宣传和街头宣传等多种宣传途径,依托市“两报两台两网”,开辟了“建设文明驻马店”“六城联创进行时”等专题栏目,开通了“文明驻马店”微信公众号,传播文明理念、倡导文明行为,形成了全方位、大纵深、立体式、持续性的文明创建宣传格局。近年来,该市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赵小参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全收、李国喜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坚持惠及全民
推进全域创建


  按照“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原则,该市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积极推进城市各种优势资源向县城、乡镇倾斜,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持续改善县城、村镇创建基础条件,推进全域创建向纵深发展。目前,驻马店市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平舆县被评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泌阳、西平、确山、上蔡、汝南5个县荣获河南省文明城市(县城),正阳县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城市(县城)提名城市。在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中,开发区关王庙乡、正阳县真阳镇庞桥村、平舆县射桥镇单老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当前:B3(2017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