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宁东湖公园

安宁市诚信文明经营示范街区揭牌

召开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会

安宁市“诚信文明经营示范街(店)”命名授牌仪式

安宁志愿者助力文明出行

安宁市金方街道(昆钢)街景

安宁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未成年人礼仪墙

安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吉祥物上街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安宁市是昆明市唯一的县级市,市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7万,建成区面积32.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3.49%;安宁历史文化悠久,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连然县始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置县史,素有“连然金方、螳川宝地”的美誉,“天下第一汤”安宁温泉驰名中外;安宁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站口,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州市直达南亚、东南亚的“迤西咽喉”,史称“安宁雄镇,诸爨要冲”,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贵在持之以恒
久久为功踏石留印
安宁市委、市政府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为了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托举起每个市民的梦想,实现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安宁市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一个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建设‘三个城市’”,全面推进“五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全面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全市凝聚了“文明城市我先行,团结奋进谋跨越”的思想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氛围更加浓厚、实际成效逐步显现。
1999年,安宁市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宁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把握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持续掀起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安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安宁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怀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共同理想,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突出“为民、利民、惠民”价值导向,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立志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传统工业重镇的“华丽转身”,先后成功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连续8年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十个率先”领跑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自然村通村道路全硬化、‘万村千乡’市场全覆盖、信息村达标率100%、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文化室全覆盖、档案室全覆盖、村组活动场所全覆盖”,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2.87亿元、户籍人口人均GDP超过73810元、“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
2002年以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1年和2014年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安宁人坚守18年、奋斗18年,18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踏石留印,努力靠近全国文明城市光辉目标。
重在目标明确
高位统筹整体推进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安宁发展全局,切实增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滇中产业高地、现代花园城市的有力举措和改善安宁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安宁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坚定决心、排除万难、全面推进。在2016年安宁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2017年,安宁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上,市委进一步提出“坚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先后召开了包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动员大会、专题工作会、现场督办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提振信心,迅速掀起创建热潮,努力“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传统工业重镇安宁实现华丽转身”。
完善机制,整体推进。安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高位统筹,成立由市委书记王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迅和市委副书记王胜章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王胜章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陆毅敏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指挥部。建立健全“15830”组织架构。立足于“大力抓、坚持抓、一把手亲自抓”,紧抓“第一责任”不放松,不断完善工作运转机制,坚持“日报告、周调度、月会商、季总结、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的工作制度,实现机构高效运转。
今年以来,该市重点着力、统筹推进,揭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篇章。1月,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2月,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指挥部;4月,全面打响“百日攻坚战”;7月,开展以“礼让斑马线”“烟头不落地”“文明养犬”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行动·礼仪安宁”群众性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培育爱祖国爱家乡情怀,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宣传发动群众
全民参与创建工作
在宣传工作上,安宁市着重把握好人、时、度、效,构建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态势,形成持续、集中、长效的创建舆论氛围,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立体化的氛围营造工作。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口号和标志,精心设计创建吉祥物形象,拍摄安宁创建主题宣传片,努力塑造和展示安宁文明形象。
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安宁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和成效及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积极投身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积极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大对文明行为的宣传,弘扬正能量,为全市的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放了25万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册》《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全力提升全市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加强对外对内宣传。截至7月,主流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先后刊发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报道116篇(条),中央级刊发安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稿件96篇,本地电视台、报刊、手机报等,也发布相关报道总共一千余条。
努力改善环境
提高文明城市品质
围绕创建优美宜居、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今年,安宁市本级投融资40多亿元,加快建设改善城市品质、让群众得实惠的22个重点项目。
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围绕城市绿、亮、美,实施主城区东湖公园、宁湖公园、百花公园改造,34个市区公厕换装提升及楠园庭院修缮提升,10条城市支次道路绿化补差,11条道路路灯照明设施提升改造。新建、改建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5个,新配清扫保洁车辆54辆,提升城市环卫管护能力。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建设。围绕“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统筹推进原昆楚高速二专线、金方路及连然街等9条主城道路的提升改造,城市道路和路网建设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完善城市农贸市场及停车场建设。投资9000万元集中实施宁湖小区、观音山、和平片区3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总面积2.1万平方米,推进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化。实施宁湖公园南侧停车场、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场等建设,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难的问题。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更新183辆老旧公交车、改造20个不合理公交站台,进一步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环境。
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320国道旧城片区、窑窝片区、神平片区、观音山片区、连然街上下段和小菜园等6个片区7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升改善安宁整体面貌和城市品质,提高市民居住质量。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广大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道路拥堵、背街小巷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规范城市管理秩序,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坚持创新服务
打造形象树立品牌
坚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项目化,常态化。
加强志愿服务组织领导。理顺管理关系,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形成市文明办、民政局、团市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格局。成立安宁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志愿者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建成1个专业志愿服务队、9个街道志愿服务指导中心、89个村(社区)志愿服务站、8个城区志愿服务站。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根据动态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安宁市共有注册志愿者超过5.72万人,通过认证超过5.53万人,占建成区人口的25.5%,服务总时长超过205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超过35小时,各项指标均已超过测评要求,志愿服务活动稳步推进。
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围绕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志愿服务培训活动,近三年来年均培训志愿者5000余人次,推动全市各领域干部群众志愿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知识不断丰富、服务技能不断增强、服务方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将传统的义诊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项目与新型服务项目紧密结合、有效拓展,56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近3765个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开展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的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检查、应急救助、文体娱乐的志愿服务,已打造成为全市志愿服务品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加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着眼志愿服务新要求,依托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基本实现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记录的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定向志愿帮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各级文明单位及驻市大中专院校帮扶村(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活动运行和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市民素质
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把提升人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抓好文明创建细胞工程建设。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细胞工程,目前安宁市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3个,省级文明单位(村、社区)33个,昆明市级文明单位(村、社区)42个,安宁市级文明单位(村、社区)57个,“十星级文明户”2770多个。在报纸、电视的重要版面和时段持续刊载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重要门户网站设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在市域各类公共场所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等公益广告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融入群众,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安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党校宣讲团、市民巡讲团开展文明“五进”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了“万人签名”“家和万事兴,好家风好家训”“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25项主题活动以及“文明行动·礼仪安宁”群众性系列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化安宁”宣传,培育爱祖国爱家乡情怀,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持续开展“五个一”行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打造一批主题公园、塑造一批主题街区、评选一批文明景区、建设一支优质志愿者队伍,开展“五个一”行动;选树第三届“安宁市道德模范”,建成东湖、宁湖、日月湖主题公园,金色时代广场挂牌“诚信文明经营示范街”、170家店铺挂牌“诚信文明经营示范店”、设立诚信“红黑榜”,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为群众树立身边的榜样,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3.7万余名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依托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广泛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开展阵地建设行动,筑牢“三位(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教育格局。开展关爱帮扶行动,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环境净化行动,营造健康清朗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提升城市人文气质。挖掘城市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培育现代人文精神,在形成具有安宁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方面下大功夫,曹溪禅寺得到修缮,永安桥、遥岑楼恢复重建,“两湖一山”景观得到提升改造,努力形成“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创建特色,打造良好对外形象,丰富创建文化内涵。
三年来,安宁市坚持“创建靠民”,创新内容、手段、载体,依靠群众的力量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成全市人民改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坚持在市民的文明程度提升方面再下苦功夫、出大力气。安宁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以群众性活动为平台,不断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活动,引导鼓动广大群众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上新高度。
十八年磨砺,久久为功,安宁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突出“为民、利民、惠民”的价值导向,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通过创建,带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新的征程不断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