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自强不息周治平

   

       斑驳的墙上,十多张荣誉证书装点着周治平的家,他说“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我从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强不息的周治平,被评为2016年“四川省最美少年”。
  就读威远中学基地班的周治平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在他六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残疾,脊椎严重变形,又患有气管炎,不能干重活;奶奶年老多病,于2014年病逝。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治平很小就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在家里,煮饭、洗衣、扫地等活儿都是他在干。
  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周治平经常跟着奶奶上山砍柴。他总是走在前面,为奶奶砍荆棘,蹚道路。因为没有劳动力,家里没有种地,日常的食材只能到场镇上去买,几公里的路,周治平背着背篓蹒跚而行,肩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
  他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更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周治平的生活里,一切从简,还要尽量回收利用家里的每一件物品。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把家里泡过的茶叶收集起来晒干,做成枕头,健康又不浪费。周治平说:“我回收利用家里的物品,是一种创意,并不是贫穷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爸爸嘴上不说,但我知道,我是爸爸全部的希望,只有我努力,才能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正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周治平更加清楚: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上小学时,周治平就读的学校离家有4公里左右,其中有一段还是泥泞的小道,他必须每天早上7点钟从家里出发,才能够在上课之前赶到学校。冬天时,天还没亮,周治平就打着手电筒出了门。很多时候,许多住在学校周边的同学还没到,他已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准备。在全年级300多名学生中,周治平的成绩总是排在前五名。
  除了成绩好,周治平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周治平告诉笔者,小时候爸爸告诉他要把字写好,他就开始每天练字,寒暑假更是每天要练好几个小时。有一段时间,周治平发现自己的书法没有进步,跟同学一对比才发现握笔的姿势有问题,便想纠正过来。为此,周治平强制自己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适应新的握笔方法。就是这样的努力,让他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多次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说起画画,周治平笑了,说这是偶然发现的天赋。刚上初一时,班里要办黑板报,班长让从来没有画过画的周治平尝试着画黑板报的图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治平照着书本上的图案画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没想到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从那时起,绘画也成为了周治平课余时间的另一个爱好。他说,艺多不压身,自己还会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体验。
  一个人,无法选择他的出身,贫困或富裕,不幸或幸运,但他可以选择自强、勇敢,用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用苦难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更加优秀来感恩家人、师长和社会对他的关心与帮助。周治平就是这样一个少年,一个自强不息、勇敢坚强、勤奋努力的美德少年。

       (内江市文明办供稿)

当前:1版(2017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