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康庄之路见闻录系列报道之六
培育特色小镇 争创文明村镇
闽宁镇

  近年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围绕打造东西合作扶贫示范镇、生态移民致富样板镇、美丽乡村建设样板镇、农村改革创新先行镇的目标,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并驾齐驱,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争做全国东西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样板。


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镇长、闽宁镇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特色小镇培育创建领导小组,指挥协调闽宁镇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工作。同时,为了推进闽宁镇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打造“五个示范”全面加快闽宁镇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方案》及美丽闽宁、产业强镇、旅游兴镇、改革活镇、“双富”工程、脱贫攻坚宣传工作6个子方案。
  突出规划引领,提升建设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将闽宁镇打造成为宁夏和福建东西合作的窗口,全区生态移民示范镇的思路,突出回乡文化和闽南文化特色的融合。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永宁县闽宁镇总体规划(2013—2030)》《永宁县闽宁镇特色小镇规划(2017—2030)》等规划。按照“一心、三轴、三带、五组团”的结构进行布局。一心是指依托葡萄酒与茶文化,以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为载体,发展综合旅游服务业为主,银川西部旅游带上闽宁文化互融的旅游核心。三轴是指规划了201省道、福宁路、闽甘路三条城镇发展轴;三带是指构建以生态绿化带和以镇区中部东西向排洪沟形成的两条生态绿化带;五组团是指将镇区规划为一个镇区西片区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组团、一个综合服务组团、两个居民住宅组团、一个产业组团。还引进了颐高集团对闽宁镇旅游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以原隆村为核心,将闽宁整体包装运营,推进贺兰山东麓旅游业发展。
  彰显产业特色,拉动经济发展。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抓手,以新型光伏、葡萄种植及酿造产业、特色养殖、红树莓种植为支撑,形成1+4主导产业,带动闽宁镇经济增长,促进移民增收致富。依托贺兰山东麓旅游产业带的区域旅游背景,开工建设了闽宁镇游客集散中心,初步形成集葡萄酒品鉴、观光自驾、光伏农业体验、红树莓采摘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光伏农业参观+酒庄观赏及品酒+肉牛养殖场参观+红树莓生态产业园采摘+农家乐住宿休闲”精品线路。不断探索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把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全过程。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特色风貌。创新性地搭建了一个“政府+社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运作平台。在建设方式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建设、群众参与的多种建设方式。按照“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原则,聘请专家对闽宁镇的特色风貌进行研究和规划设计,在110国道东侧以传统回乡文化特色为主,体现回族建筑特色;110国道西侧为闽宁镇新镇区,建筑色调以红色、白色及灰色为主,表现闽南、闽都建筑特色,充分展现闽南茶文化和宁夏酒文化的融合与互动,结合新老镇区建筑布局,实现了闽南文化与回乡文化的相互交融。鼓励移民发展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地域特色文化。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推动项目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闽宁镇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积极谋划项目,制定了《永宁县闽宁镇2017年项目计划表》。重点推进盛景太阳能光伏项目、晓鸣农牧养殖基地等农业项目;加快闽宁镇市民休闲森林公园项目、闽宁镇草畜产业园公路两侧绿化等林业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进110国道闽宁镇区段沿街商网、闽宁镇市民文化健身广场、闽宁扶贫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了更有发挥空间的平台,使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双收益。
  加强环境整治,建设美丽闽宁。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1亿元,实施了道路畅通、园区建设、老镇区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等重点项目153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闽宁扶贫产业园、新镇区110国道及西环路等地段45公顷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5%。三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定了《闽宁镇城乡综合治理方案》,加大对镇区主干道管护、环卫保洁、绿化美化、综合管理的力度,投入280万元,配备垃圾转运车、电动垃圾清运车等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镇村环卫保洁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民生设施。按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集贸商业五大类公建设施,分镇区和中心村两级进行配套完善。建设了闽宁镇第二幼儿园、闽宁镇第二中学,完成福宁路、201省道商业街、新镇区商业步行街建设,建成了闽宁镇文化艺术中心和闽宁中心医院。


创建成效日益显著


  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永宁县委、县政府和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下,闽宁镇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社会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截至目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同比增长78%;主导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78%;从业人员增加3500人,科研机构进驻成立18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和97%以上。今年,已接待游客3.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30万元,同比增长80%。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32元,同比增长10.2%。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当前:B2(2017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