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那些助推城市文明的“小善”
周荣光
9月2日早晨,家住西安吉祥村附近的李老先生独自外出时不慎摔倒受伤,当即有好心人帮助扶起,一位卖早点的小伙子还扶着他坐到一张椅子上,“他让我歇会儿再走,给我包子和黑米粥吃,还不收钱……”。老人十分感动:“好人还是多,像我这样独自外出的老人不少,难免出问题,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伸援手,心里暖暖的,感觉都是亲人。”(《华商报》9月3日)
事情不大,那些帮扶老人的好人作为也只属于“小善”,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在我们身边发生。然而,就是这样的“小善”却足以令人感动,并能够引发全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小善”,更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人。因为只有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好人还是多”,让“好人元素”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标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学好人、做好人”当作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坐标,我们的社会文明才能实现“大善”,才会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毋庸置疑,提升城市文明的指数,推进城市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小善”的贡献。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譬如交通事故、路人晕厥、老人摔倒等总会让人始料不及,在相关救援人员没能及时赶到之前,最需要的就是身边好人的挺身而出。群众的善举不仅能及时帮助受困者脱离困境,摆脱危险,还能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给社会以正能量的引导。因此,在推进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需要以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好人善行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奖励,让好人更光彩、“小善”更响亮。
礼赞好人,礼赞“小善”,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好人就在自己的身边,正是因了他们的存在,城市运行才更为通畅,日常生活也才更加幸福;另一方面也能让人们认识到,行一次善做一次好人实际并不难,只要将心中的那一份善念转化为行动,可能自己的举手之劳就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他人又能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就个人而言,一次“小善”之举大多能够轻松做到,然而倘若能坚持日行一善,譬如为人让座、捡拾垃圾等,全民崇尚行“小善”,整个城市就会绽放出文明的光芒,这便是礼赞“小善”、践行“小善”、积累“小善”的重要所在。让“小善”汇流成文明之河,我们的城市必将更加温暖、更加宜居,人民的生活也必将更加幸福、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