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大阵地 凝聚发展共识
中共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斌
今年以来,陕西省石泉县脱贫攻坚的战役如火如荼地开展,城乡处处呈现出聚力促脱贫、携手抓发展、干群齐心的大好局面。石泉县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宣传、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四大阵地”凝聚各方力量、达成思想共识。
思想理论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抓好理论教育,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是凝聚发展共识的首要前提。为了使理论学习紧贴中心工作,石泉县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思路,每年安排12个学习专题,并邀请市内外专家教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网络安全与治理等内容作专题辅导和讲座;组织部分涉旅、涉农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开阔眼界、找准差距、解决问题;出台《关于党政干部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检测办法》《建立领导干部论坛制度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性文件,不断建立健全全覆盖、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机制,把学习的“软任务”变为“硬规定”。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以县委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了形式多样、灵活务实的学习平台。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提交学习体会和调研报告300余篇,50余篇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在中央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组织各类宣讲500多场次,受众3万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5万余人,有力推动了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凝聚了发展合力。
舆论宣传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舞台。石泉县建立了一支上下联动、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的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舆情信息员、网评员工作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建立完善了舆情监测、研判、上报、处置流程,出台了《舆情管理处置办法》《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建立了县镇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解决土地、脱贫攻坚、拆迁等各类诉求220余起,督促督办网上诉求80余起。及时推介全县先进典型、鲜活经验,宣传阐释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今年石泉县党的建设、人大换届选举、扶贫攻坚等工作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精神文明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工程。石泉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线,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和“新民风”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弘扬社会风尚,通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一”工程,教育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坚持典型带动,常态化开展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先后培育了全国劳动模范赵明翠,残奥冠军夏江波、成姣,陕西孝老爱亲好人陈永兵、刘桃军,敬业奉献好人陈绪贤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典型12人,各类道德模范近500人,使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石泉县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文化站(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推广等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已组建了48个文化文艺社团、4000余名专兼职文艺队伍,坚持每年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民歌大赛、社团大赛、书画大赛等一系列文化赛事。近年来,石泉县开展“三下乡”活动200余场次,为农村送戏500余场、送电影100余场、送书50万册,建成农家书屋80个。曾溪镇油坊湾村村支书李国金说:“县上这几年经常送戏、送电影、送文化,把我们村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空闲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跳跳舞,比闷在家里强多了,邻里纠纷、家庭纠纷也少了很多。”
石泉县连续五年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连续三年公众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思想上的共识,四大阵地的构建,凝聚起推动石泉县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