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公路总段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实践
单位简介
海东公路总段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区位优势显著,处在西宁和兰州两大中心城市之间,青藏铁路、兰新高铁、109国道以及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拥有立体纵横的交通网络,是青海省交通主干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公路运输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也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走廊。
海东公路总段素有“窗口路”“形象路”和“门户路”之称,担负着14条国省干线公路,6条高速、一级公路共计1734公里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任务,其中不乏国道109线、277线收费公路等全省公路运输的主要枢纽和重要通道。管养路段覆盖2市(西宁市、海东市)2州(海北州、黄南州)2区(平安区、乐都区)11县94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为全省70%以上人口的便捷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服务。
近年来,在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东公路总段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统领,着力落实“三个服务”,坚持“质量、保通、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公路的养护质量、管理水平、保通能力、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单位荣誉
2005年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009-2011年、2013-2015年复查验收通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现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涌现出国家、省部级劳模、标兵、最美养路工等4人,全省最美青海人先进集体1个,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1名。

机械作业 绿色的公路养护
炎热的盛夏却是公路部门养护公路的黄金季节。随夏季而来的雨水和高温是对公路的双重侵害,容易引发损坏、病害,但这也是处理修复病害的最好时期。公路养护人需要在烈日下,加强边沟的开挖和涵洞的疏通工作以预防强降雨对公路造成损害,及时处置维修水毁路段和热毁路段,以避免损害加大,集中进行道路隐患排查,将道路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整治路容路貌,对所养路段的路面路肩进行精心养护,处治路面坑槽等病害,清扫路面抛洒物,清理边沟、桥头垃圾,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十二五”以来,海东公路总段按照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要求,主动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加大干线公路病害整治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干线公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建立完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公路桥梁、隧道的养护管理,规范公路日常养护,不断提升机械化养护水平和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全总段干线公路网结构更加合理、养护更加规范、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11月,海东路通高速公路养护公司成立,积极探索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养护管理单位的内部活力,也提升了养护质量,形成了国省干线公路垂直管理养护模式。与此同时,海东公路总段也加强了干线公路的日常养护,使得路况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加大公路养护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了以“畅、安、舒、美、绿”为主题的公路养护示范路创建活动,在全总段国省干线公路累计创建养护示范路600余公里;另一方面,加大了路域环境整治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在14条国省道公路,6条专用道路共计1400公里路段开展了路域环境整治工作。
科技引领,绿色交通,是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海东公路总段大力推进公路绿色养护,按照省局养护规范要求,在公路沿线建立废旧沥青混合料存放点,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废旧沥青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总段积极组织开展公路交通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和公路绿化等工作,营造了良好公路交通出行环境。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总段积极引进推广沥青冷补料等环保节能的养护材料和技术工艺,应用碎(砾)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从“源头”上发展绿色交通。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和总段先后投入专项资金为各基层公路养护单位购置养护机械设备车辆,国省干线公路拥有养护机械数较“十一五”末大幅度提高,提高比例达到30%,干线公路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一线职工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先后建成的养护中心——大峡养护料场、黄南段养护料场和门源段甘河养护料场,为专业化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养护工作初见成效。

提升服务 到位的应急保通
为提高干线公路的应急保通能力,海东公路总段制定了《国省干线公路交通应急保通预案》,不断强化公路养护与路政、运管、交警、气象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建立完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加强了对应急保通人员的实战演练和技能培训,公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
目前,全总段已建立路网监控中心1个、分中心6个、应急保障队伍6支,在公路沿线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7处,拥有各类应急保障人员560余人,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国省干线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全总段基本实现了一般性灾害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的目标。
在坚持做好公路日常性巡查的基础上,海东公路总段严格执行重大赛事活动期间以及冰雪、强降雨等特殊天气的领导带班制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制度,通过路网监控中心电子监测、重点路段人员蹲守、重要时期高频率巡查等措施,保证了对各类影响交通的突发事件的及时发现、高效处置,并利用公路情报板、微信平台、交通网站等途径及时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同时,对所有应急保通设备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及检修,使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了灾情发生时,物资及机械设备及时到位。
2014年末到2015年初,青海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天气,公路养护人加班加点对所辖路段撒铺防滑料,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其间,平西高速公路K1797+200处因农田灌溉渠水渗入路基,导致路面沉陷。海东高养处及时回填路基,修补路面,修复了病害,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海东公路总段的公路养护人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色地完成了各类公路抢险保通任务,为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今年7月举行的第十六届环湖赛涉及海东公路总段辖养路段涉及道路8条,共505.798公里。省局领导到现场查看道路情况并制定了病害整治方案。总段根据省局总体部署,安排养护中心承担整治任务,养护中心及时成立了宁张线、岗木线、京拉线三个施工项目部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有效保持了涉赛路段的安全畅通和干净美观。

组织建设 暖心的基层关怀
近年来,海东公路总段党委以“育人”和“养路”作为工作切入点,落实“两个目标”管理机制。通过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三基建设”,坚持 “三会一课”,大力开展 “学树建创”和“共筑诚信交通”等活动,党员干部整体素养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总段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了党风廉政工作扎实开展,涌现出了全国劳模、最美养路工、最美青海人等一大批先进代表,广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得到巩固。
同时,海东公路总段高度重视段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公路段部、工区、道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共投资630万元,重点解决基层职工群众的住房、照明、吃水、食堂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产及生活环境。总段现已完成6个段21个工区、段部、工区房的粉刷维修,铺筑砼地坪,改造暖气管道,处理房屋防水,建成“三化”工区20个。除此之外,总段自筹资金给工区(道班)配备了室内外健身器材、彩电、卫星地面接收器等文化娱乐设施,为工区(道班)购置安装了太阳能洗浴室。所属各单位及工区(道班)会议室、办公室内,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图表资料醒目齐全,新颖别致,各类组织机构设置、生产运行状况、职工变化动态等情况反映翔实。目前所属各单位及养护工区都相继建成了“文明小区”和花园式单位,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单位的“窗口”形象。
自今年3月起,黄南公路段加大了“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力度,所属各工区利用空闲土地修建温室大棚,组织职工在业余时间进行耕种,种植了西红柿、辣椒等多种时令蔬菜,此项举措不仅节约了食堂的伙食开支,还丰富了职工的餐桌。海东公路总段深入开展走访基层慰问职工、帮扶困难职工及遗属工作,始终将基层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的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全心全力为基层干部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促使基层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工作中。结合“下接办”活动,总段党委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到基层工区和养护一线为广大职工送去慰问,广泛开展了“夏送清凉”慰问活动,同时还完成了对全总段困难职工及遗属的调查摸底及基本信息更新,切实做到了“逢年过节必慰问,大病小灾常探望”。针对门源段、大通段两户特困职工及遗属,制定专项帮扶计划,通过修缮房屋、定期送去生活物资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其住房环境和生活条件。
总段还充分考虑了公路养护职工队伍不断年轻化,审美标准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为展现当代公路人精神风貌,同时更好的适应野外工作需求,自行设计更改式样美观、安全舒适的养护作业服,养护职工以全新的面貌奋斗在一线。

精准扶贫 建设好美丽乡村
今年,海东公路总段继续加强了对精准帮扶点——拉昂村的帮扶措施,一方面广泛深入田间地头用“讲大白话、说家常事”的方式,宣传讲解各项扶贫政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充分明了党和国家扶贫的决心,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加大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并发挥行业优势协助该村成立劳务公司,将该村部分劳动力吸收到公路养护一线。通过和省运管局、造价站两家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村两委的积极配合,建设基本完善的基础设施,困难群众收入普遍增加,确保了明年年初的脱贫目标顺利完成。
陈寿泉,是一名普通驾驶员,也是一名老党员,因其家庭较困难,还得到海东公路总段党委的经常慰问,因此没有被分配帮扶对象,但他心里还是牵挂着海东公路总段党委帮扶的拉昂村的贫困户。
1月13日,是海东公路总段党委到拉昂村慰问的日子。陈寿泉从自家带了一台半新的电视机和一些衣服,一同随总段慰问人员前往拉昂村低保户多周家里。陈寿泉向多周一家表达了自己的真诚关怀,送上了物品。5月4日,海东公路总段党委组织40余名党员、青年赴拉昂村开展“创建卫生乡村,构建美丽家园”的主题日活动。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向村民宣讲美丽乡村的现实意义,教育村民要爱护村容村貌。主题日活动,使村民们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给大家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除了帮扶拉昂村,海东公路总段还全面做好了与元甫村的支部联建工作。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带动,海东公路总段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元甫村于去年年底完成了脱贫目标。
5月12日,海东公路总段主要领导带领大通公路段相关人员到元甫村进行扶贫工作回访。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委干部的陪同下,回访组对帮扶建成的管涵修建、自来水项目建设以及村民整体脱贫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驻村书记表示,基础建设和民心工程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而且凝聚了人心,村风村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并且还受到海东市委的表彰。目前,海东公路总段党委正积极协助该村全面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帮助该村摆脱支部建设薄弱的局面。

可爱可敬 美丽的橘红色彩
青海路通公路养护有限公司,隶属于海东公路总段,负责平阿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是一支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队伍,郸达君就是其中的一员。郸达君的姥爷和妈妈都是养路工,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橘三代”(养护工人的衣服为橘红色)。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郸达君还不能理解公路养护工作的价值所在,情绪十分低落。然而2015年年初在青沙山参加的一次应急保通任务,她才真正的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青沙山隧道,是青海省最长的公路隧道,海拔3037米,冬天下雪的时候,积雪导致很多车辆打滑,无法前行。男职工们去撒融雪剂和防滑料,郸达君分到一个推雪板,负责将隧道口厚一点的雪推至两边。应急任务结束后,一辆辆车重新开始前行。有一辆轿车缓缓地停在了郸达君的身边,里面伸出一只小手:“谢谢阿姨救我们回家。”郸达君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已参加养护工作两年的郸达君,每天跟随着养护队伍奔波在平阿高速公路上,日复一日地做着养护工作,路面保洁、清除杂草、修补坑槽、冲洗伸缩缝、疏通泄水孔……路面保洁是所有工作中最为轻松的一项,但是对于青海特殊的高原气候来说,这项工作也不容易。路通公司所养护路段的边坡上种着许多沙棘,公路养护人则称它们为黑刺。来来往往的车辆所扔的垃圾很多时候都进了这些黑刺丛中,清理垃圾的时候,或粗或细的黑刺会扎进肉里,等到下班之后,大家才会相互用针把刺挑出来。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为了心中的天路,我愿用我的生命去坚守!”是来自塔沙坡隧道管理所的刘涛的心声,更是无数忍受酷暑严寒而奋斗在一线的公路养护人的庄重宣言。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这一抹抹橘红色用他们的双脚丈量天路,用他们的双手铺就安全干净的青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