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媳
——王贵珍30多年用行动诠释孝道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
  王贵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然而她几十年如一日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生病的婆婆。她用执着和坚忍、善良和勤劳,诠释了“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儿媳。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相处的关系,但王贵珍似乎没遇到过这种烦恼,从1972年与同为四川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石墙村村民的丈夫结婚后,她一直与婆婆廖洪清相处得如同母女一般。1980年,王贵珍的公公因病去世了,留下婆婆独自一人生活,王贵珍是千万个不放心,她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照顾婆婆的责任,把婆婆接到家里同住。“其实没得啥子,那个时候他们家其他兄弟姐妹有的工作繁忙,有的还小,我们家来照顾婆婆是最合适的,再说了,我老头子是家里面唯一的儿子,无论如何都应该把责任扛起来。而且,婆婆也是喜欢跟我们住的,这样大家都放心。”王贵珍笑着说。然而,30多年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这件事,一点也不像她说话的语气那么轻松。
  婆婆的身体一直不算太好,2001年,时年77岁的婆婆被查出得了慢性肾病,严重时全身浮肿,腿脚不便,有时上厕所都需要别人帮忙。当时王贵珍除了要操持家务、照顾婆婆和正在读书的儿子,地里的农活也需要她,于是,那几年,王贵珍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家中、地里来来回回地跑,在王贵珍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婆婆的病得到了缓解。2007年,王贵珍全家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道搬入了拆迁安置小区三元社区,不再需要忙于农活的王贵珍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婆婆,只要天气还不错,王贵珍一定会搀扶着婆婆出门散步,与邻居闲话家常,让婆婆的生活不孤单、不枯燥。这大概是婆媳俩最清闲、最幸福的时光了。
  王贵珍是个好儿媳,也是一个好婆婆,她对待儿媳就像对待女儿一样。儿子儿媳刚结婚那会儿,小两口因为工作不稳定,生活压力大,经常闹矛盾。王贵珍教育儿子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她告诉两人:“过日子没有过不去的坎。”为了给儿子儿媳补贴家用,50多岁的王贵珍谋了一份小区的打扫工作。“其实我只负责清理小区的一小块区域,不算累,赚得也不多,只是想给孩子们做个表率。”王贵珍说。儿子儿媳看到作为长辈的王贵珍为维护家庭和谐做出的努力,感到非常惭愧。在王贵珍的言传身教下,现在儿子一家夫妻恩爱、儿女孝顺。
  然而轻松的日子并没有太长久,在七八年前,年迈的婆婆再一次被病痛击倒,老人家被检查出长了肿瘤。由于年龄过大,医生说婆婆的身体并不适合做手术。看着一而再再而三被病痛折磨的年迈的婆婆,王贵珍心痛极了。她毫不犹豫地辞去打扫小区的工作,决心一心一意地照顾婆婆。每天清晨,王贵珍就忙碌开了,婆婆生活早已经无法自理,侍奉汤药、端屎倒尿、擦背洗澡……都成为了王贵珍生活的一部分,而她始终无怨无悔。“这么多年,我妈真是多亏了她和我哥照顾,这哪里是我嫂子,这就是我亲姐呀。”来看望母亲的三妹万淑芳感叹道。王贵珍被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说啥呢,其实他们姐妹孝心都好,以前是忙没办法,现在一个比一个跑得勤,特别是大姐,几乎每天都来。”说话间,小妹也带着自家小孙子探望曾祖母来了,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现在王贵珍已经65岁了,她的头发灰白,脸上手上也平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但她的眼睛始终充满暖意。王贵珍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孝心表达方式,她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行孝。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孝行,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孝道之行、孝道之崇、孝道之美。
当前:B1(2017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