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湟中县多巴镇沙窝尔村文化广场项目施工现场实地考察调研

县领导来局调研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到湟中县共和镇东台村慰问老党员、贫困户

参加环莲花湖徒步赛

积极参加共青团组织的“三下乡”文艺汇演活动

慰问湟中县多巴镇沙窝尔村贫困老党员

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宣讲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财政局(下称湟中财政局)秉承精细化管理理念,始终坚持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寓于财政工作之中,紧紧围绕打造“阳光财政 民生财政 廉洁财政 效能财政”品牌的目标,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的协调发展。荣获2013-2015年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西宁市花园式单位、西宁市“三基”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前200名,被省市财政部门确定为财政综合绩效考评示范县;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机关单位领导班子。
局情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财政局是管理全县财政收支、实施财政监督、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政府综合职能部门,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4名,离退休职工9名,其中党员共17名。内设办公室、综合科、预算科等7个科室。
全面筑牢拒腐防线
提要:湟中财政局狠抓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促文明创建,以作风建设新常态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以作风转变树文明形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财政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廉洁意识,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有力地促进了财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
加强教育管理,把牢思想道德防线。湟中财政局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廉政知识竞答、财经纪律座谈、政风行风评议、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等方式,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推进财政廉政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金财卫士勤廉颂”廉政文化周活动,通过廉政文艺演出、廉政警示教育、法律知识竞赛、“争做廉洁财政人”演讲、看廉政影片、做廉政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完善了《湟中县财税联席会议制度》《湟中县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管理暂行办法》《湟中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制度化管理,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理财,确保干部、资金“双安全”。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重点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14-2016年“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全面落实“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新湟中》杂志对外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深化财政改革,突显源头防腐功能。湟中财政局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支付程序,对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扎实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改革,实行电子化票据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乱收费、“坐收坐支”等现象。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各项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节约采购资金,杜绝腐败。
严格监督检查,有力维护财经秩序。湟中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维护财经秩序,保障资金安全。成立检查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检查各预算单位预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单位账户管理及私设“小金库”情况,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全县预算单位财经行为,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全面摸清县行政事业单位“家底”,为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提供详实完整的基础数据,确保全县国有资产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积极夯实创建基础
提要:湟中财政局不断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始终抓牢精神文明建设主线,坚持组织引领,强化载体宣传,积极创建“绿色机关”,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夯实文明创建基础,营造绿色和谐的创建环境,提升文明财政形象。
坚持组织引领,积极筑牢创建基础。湟中财政局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组织先行、精心实施。成立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安排创建工作,认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量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支持全县的文明创建,2014-2016年安排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全国模范城市等经费1013万元;开展全域旅游标准化、模范城市创建行动,提升湟中县的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
强化整合载体,悉心营造创建氛围。整合宣传媒体优势资源,突出各种载体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定期开展机关环境美化、净化大检查,在局机关办公区设立文明宣传阵地,张挂财政勤廉文化书画、摄影作品,营造环境优雅、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工作氛围。建立网络宣传平台,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网络文明宣传队,利用微博、QQ群等大力开展文明风尚传播,与“微湟中”等微信公众号开展互动,提升文明传播的联动效应。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利用湟中电台、《新湟中》杂志“财政之窗”栏目等宣传介绍湟中财政局“廉政文化周”暨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机关环境。积极创建“绿色机关”,不断优化改善机关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财政干部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先后更新和充实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建立完善财政一体化大平台;对机关灶房、卫生间进行改造,对机关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在办公楼制作固定宣传版面,建成廉政文化宣传长廊;建立职工道德讲堂、党员活动室,充实图书阅览室的图书资料,重新布置整理荣誉室;加强办公区和家属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建设阳光活力队伍
提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文明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湟中财政局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切实加强职工的各种教育工作,使全局干部职工的素质显著提高。
建立学习制度,提升队伍思想素质。湟中财政局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方略及系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完成学习教育规定任务,努力提升文明单位创建质量。持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们的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把文明单位创建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邀请有关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创新学习形式,开展“党员讲党课”“财政大讲堂”活动,开展财政政策、会计知识、财务制度等专题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注重文明浸润,提升道德风貌。开设机关道德讲堂,宣传、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开展“诚信教育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倡导诚信、向善。
丰富活动载体,提升队伍凝聚力。湟中财政局把财政文化建设作为灵魂工程,以文化聚人心、聚人气。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及传统文化等为主题开展春节、元宵帮扶慰问、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祭扫烈士陵园、端午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机关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风尚。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参加全县职工运动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有效激发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创先争优的激情。
营造普法环境,提高队伍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托“春风行动”、财政法制宣传周、“财政大讲堂”“七五普法”等载体,采取文艺汇演、财政法律知识竞赛、讲座、演讲比赛、专业法考试、案例分析、政风行风评议、法律“七进”等活动形式,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法纪观念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有效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近年来,湟中财政局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问题,依法理财能力不断提高,荣获2011-2015年西宁市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帮扶共建积极履责
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湟中财政局着力改善贫困村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积极调整产业分类实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结对帮扶送温暖,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努力改善村庄软硬环境。湟中财政局通过集中学习、送学上门、讲党课等形式在贫困村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学习教育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围绕“三联四做”、中央一号文件宣讲、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进行政策宣讲、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联系各方解决实际困难。根据结对帮扶村东台村村里树木少、环境较差的现状,湟中财政局和东台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树苗6000多棵,对村子进行绿化,并制定《东台村绿化整治管理办法》,安排2名贫困人员进行日常环境维护,既增加了贫困人员收入,又保持了村内卫生。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10万元,建成村级活动广场2400平方米,为村民提供了公共娱乐休闲活动空间。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东台村农民的收入,是第一书记工作的重中之重。湟中财政局从客观实际出发,帮助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加强对村情的认识,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八个一批”的要求,扶持到户,责任到人。
调整产业分类实施。驻村第一书记与工作组一起走村串户,详细了解掌握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并发展动员村里致富能手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牧场2户。根据东台村的实际情况,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彻底改变分散、小块、杂乱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精准扶贫争献爱心。积极开展“三联四做”活动,湟中财政局干部职工与共和镇东台村、多巴镇沙窝尔村的44户困难家庭结成了“一帮一”帮扶对子。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40多万元,为帮建村修建了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健身器材,硬化了村级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积极开展博爱一日捐、为贫困大学生捐款等募捐活动,为贫困户献温暖送爱心,送去油菜种300多袋,其它生活用品、物资120多件,价值2.1万元;为多巴镇沙窝尔村认亲结对贫困户送去慰问品,价值2500余元。
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提要:在创建工作中,湟中财政局立足财政主业,把创建工作与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结合起来,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做到“两提高,两促进”。
与服务经济相结合,倾力做大财力总量,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面对不利因素影响,湟中财政局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培植财源,严格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4-2016年县级总财力累计完成114.92亿元,平均增长14.9%;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8亿元,平均增长8%,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服务民生相结合,立足财政主业,全力保障民生。湟中财政局秉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原则,统筹财力配置,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对脱贫攻坚、“三农”、教育、卫生、社保、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投入资金48864.63万元,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救助政策。聚焦精准扶贫,积极发挥财政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3359万元,加大对重点扶贫项目、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成效。2014-2016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92.52亿元。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提要:湟中财政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导向,积极践行“四个转变”新理念,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重大战略部署,凸显三个支持,助推全县绿色发展。
支持旅游大县建设,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坚持集聚化发展,培育形成“八瓣莲花”特色文化品牌,累计投资2.8亿元建成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形成文化加工“研产销”链条;投资5.8亿元实施门户区商业步行街、生态停车场等项目,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要素不断完善。
支持美丽村镇建设,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投资7150万元推进湟中县美丽城镇建设,主要道路建成通车,绿化美化初见成效。投资3.89亿元建成46个高原美丽乡村,惠及农户3.84万户15.7万人,留住了乡愁和乡趣。投资1.94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注重长效治理,投资2334万元配套环卫基础设施,铺设生活污水管网,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支持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资2.4亿元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553公顷、封山育林13133公顷,构筑绿色屏障;投资1297万元,对县城周边和塔尔寺景区进行绿化;投资11765万元,实施全县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河道治理项目,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湟中县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