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为”书写无悔青春
——简阳市驻村任职选调生工作纪实
成简组
召开驻村工作组会议,修改集体经济合作协议,筹备召开村民议事会,准备乡党委会议汇报材料……自就任四川省简阳市武庙乡团堡村第一书记以来,选调生谈梦泽每天的工作几乎都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
2017年4月,成都市从全市遴选了30名“85”后优秀选调生到简阳市贫困村驻村任职,加强脱贫攻坚力量。6个多月来,选调生们怀揣梦想、投身基层,履职尽责担当,为贫困村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
建机制、促落实,干部有了新观念
“给5.3公里村社道加宽1米是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太慢了,这个村上要催一下”。6月28日简阳市三合镇石马井村村民议事室里一片热闹,这里正在召开每月一次的村民议事会,会上,村民们就村发展规划、财务收支、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
初到石马井村,饶和斐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并未得到理解和支持,甚至让一些村干部产生反感。但她并不气馁,先后与10余名村组干部一一沟通,走家入户与群众谈想法,谈认识,最终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同和信任。今年4月,饶和斐创新建立起了“332”村民协商共建机制,通过打造民主协商场所、民主协商组织、民主协商网络三大平台,落实书记召集制、民意委托制、七步议决制三项制度,开展定期自评、群众测评双重评价,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治理,推进村民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民事民定,就是让村民做主,实现由过去村委“代民作主”向现在村民“民主自治”的根本改变,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最大热情,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这是饶和斐任第一书记后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走的第一步。
石马井村2016年扶贫专项资金项目招标后结余资金有196万元,饶和斐充分发挥一手建立的“332”村民协商共建机制优势,多次组织村民讨论,征求意见,让村民“发声”,谈想法,讲需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把意见统一到了村里生产用水难的问题上来,一致表示要将这笔资金用于村级提灌站和配套供水渠道建设,最终通过村民议事会上报资金使用方案。
建品牌、引电商,产业有了新面貌
“以前,每天早上6点过,我就要挑起箩篼去山坡下的地里摘枇杷,再搭个摩托车到7公里外的乡上去卖。现在好了,谈书记来了后,帮我们联系买家,直接在网上交易,价格还要卖得高些。”70岁的毛章明高兴地说。
简阳市武庙乡团堡村因气候温和,导致蔬果晚熟,脆李、核桃、枇杷等水果四季不断,但水果品质参差不齐,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我们总结了一下,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谈梦泽担任团堡村第一书记后,他跑遍了村里30余户水果种植户,了解当前的种植规模、产量产值、销售渠道等各方面情况。最终结合团堡村的实情,确定了“找电商借平台,打造团堡村水果品牌”的思路,一个月整理搜集了80余家企业信息,通过逐一联系,登门拜访,成功对接7家企业。
“目前,团堡村已实现“五项零突破”:注册了首个农业专合社,成立了首个集体经济公司,上线首个淘宝、微店电商销售平台,注册首个水果商标,实现了首次集体经济有收益。截至2017年8月,全村已实现集体经济销售额10万元以上、净利润2.5万元。”谈梦泽表示,下一步团堡村将按照拟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四步曲”,包括引进和培养致富带头人、采用“轻资产+企业+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口帮扶部门和友商渠道资源维持企业运转的基本市场订单、联合集体经济企业一同帮助团堡村贫困户对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出实招、办实事,群众有了新评价
“都是大学生,还这么年轻,应该不能吃苦吧。”这是大多数村民第一次见到30名到村任职选调生时对他们的评价。但是在短短6个多月的时间里,选调生村干部们实打实干,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现在我们到村上了解政策、办事,方便多了,多亏了李书记。”如何能让群众一目了然、便捷高效的办事是平息乡民和村第一书记李勇到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7月,李勇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向派出单位龙泉驿区黄土镇争取到10万元帮扶资金,对民和村便民服务室进行提档升级,设立党员服务、治安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服务4个岗位,同时配套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优化办事流程,让整个村民服务室呈现出快速、高效的运转状态。
“娃娃的爸爸妈妈在外头打工,放假老师又不在,娃娃的作业我们又不懂,冯书记开办了暑期拓展班,教娃娃们做作业,解决我们的大难题”,新市镇新庙村3社的郑大叔说。今年暑假,村里的20多名留守学生的管理问题,让村支部副书记冯明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方奔走,利用人脉资源,综合采取网络平台、上门拜访、发送信函等方式,发起“爱心接力助力贫困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成功邀请成都东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到村开办两期暑期拓展班,为学生们辅导功课,教授书法、国画等,同时募集儿童类书籍1731册,组建了学生书屋。
“杨书记搞的这个评议,让大家都有了讲卫生的自觉性,现在村上的环境卫生好多了。”禾丰镇丙灵村3社的罗大爷深有感触。今年4月,初到丙灵村的支部书记杨振兴创新开展农户“脱贫奔康责任评议”,由村两委、小组长、议事会成员组成检查组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形式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和扣分户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年终对卫生情况长期保持良好的农户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了村民讲卫生、树新风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