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自强不息陈青青

  一个五口之家,父亲靠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母亲患精神疾病丧失自理能力,弟弟妹妹年纪还小,在读书,她努力学习之外,还要照顾妈妈和弟妹。学习品学兼优,家里井井有条,是爸爸的小棉袄,妈妈的守护神,弟弟妹妹的大姐大,同学们的榜样。她就是2016年“四川省最美少年”——陈青青。
  陈青青家住古蔺县水口镇水口村,现在就读于水口镇水口中学八年级二班,在学校里可谓是品学兼优。按理她本可以生活得轻松自在,快乐无忧。然而,命运却给她带来令人颇为心酸的感叹:小小年纪,毅然当起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顶梁柱”。
  多年前,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不幸从天而降。2010年,陈青青才满8岁,她的母亲余纯萍生病后因家中缺医少药,久拖不治,最终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从此,这位勤劳爱美、善待家人的妇女,变成了人见人愁、避之不及的“疯子”。要么在家摔门打柜,要么离家不归。为了治病,陈青青家花费了20多万元,对于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不仅耗去了所有积蓄,还债台高筑。为了维持生计,父亲陈应金只能在外打短工,隔三差五回一趟家,而家中的一切都交给了年幼的陈青青。此时,家里除了需要照顾的母亲,还有5岁的妹妹和3岁的弟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这个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父亲陈应金技能淡薄,文化不高,每年所挣收入不过万八千元,每次这位身心疲惫的父亲都会叮嘱这个七八岁的孩子:“青青,我们家人口多,家里穷。你不能跟别人比,你得学会多做事。”家庭的无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早早地扛起了重任。烧水、切菜、煮饭……这些家务,从小学二年级起,就被这个小女孩全包了。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陈青青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她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做饭,除了照顾弟弟妹妹,还要为妈妈煎药,把家里安排妥当后,她才能去学校上学。
  在课堂上,她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陈青青在学校里刻苦努力,既是学习尖子也是文艺先锋,除了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等她都榜上有名,今年6月还获得了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中国梦·语言梦·我的梦”征文活动三等奖。
  而帮助别人对陈青青来说,更是常事。作为英语课代表,她经常会主动帮助一些后进的同学学习,班上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她的帮助下成绩渐渐地好转。读小学时,她还和同学们一起主动去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提饭,后来可能因为耽误时间,而且自己的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有些同学就不再去帮忙了,但是陈青青一直坚持了下来。
  怀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陈青青知道,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圆自己的梦。懂事的陈青青,分享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每天下午她要回家做晚饭,吃过饭后还要耐心地辅导弟弟妹妹读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弟妹的学习成绩也在她的影响下进入班级的优秀行列,爸爸平日愁苦的脸上多上了几分慰藉。
  将爱与责任扛在肩上,陈青青,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孝老爱亲、乐观自强的深刻含义,我们相信这朵寒霜下的蓓蕾,在风雨的磨砺下,必将绽放出生命异样的光彩,实现她美好的梦想!
   (古蔺县文明办供稿)

当前:一版(2017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