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中挺起坚强的脊梁
——记四川南江县兴马乡庙坪村“脱贫之星”张正仁
张薇
今年62岁的张正仁,是南江县兴马乡庙坪村2社的村民。他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力实现脱贫奔康。
“命运不顺又怎样,再痛我也要爬起来!”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张正仁10多岁就靠干体力活支撑全家。有时,他跑到几十里远的山外去背煤, 坡再高、路再陡,他都咬牙坚持。那个时候,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让生活变得好起来。
1996年,正当家庭经济有所改善的时候,妻子却患上肺源性心脏病,劳动能力陡然下降。随着病情 加重,家里欠账高达5万元,妻子不忍拖累刚刚燃起希望的家,常常自责叹息。每当这时,他都安慰妻子 说:“只要有人在,就会好起来!”
从此以后,他的双肩从未放下过重活、累活的担子,双手长满老茧,一到冬天就裂口子。身体也留 下了一些因长期劳动而引起的伤痛。
直到现在,身上的伤都会时不时地疼,“再痛,我也不能倒下去!倒下去,也要拼命爬起来!”他 深知,他是全家的希望,不能轻易向命运低头。
“只要有双手,好日子自会有!”
这些年来,妻子病重、女婿去世、自己受伤,一次次打击、一个个噩耗,让张正仁的脸上布满了沧 桑。
2006年,妻子病情加重。医生说,必须每天吸氧。可一台制氧机需要几千块,而家里唯一值钱的就 是那头老牛了,“把牛卖了,给妻子买制氧机!”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有牛耕地,就用锄头刨!”
但“土里刨食”只能解决吃的问题,家里的其它开支才最令他棘手。妻子的医药费每天要花将近六 十元。“不能让家垮在我手里。”他每天凌晨3点多就起来张罗猪食,给妻子做饭、喂药、挂氧、洗脸、 抹背、梳头;白天干不完的活,晚饭后继续做。他养了猪,一年能卖上几千元钱。
“党的好政策,燃起我致富的希望!”
“我这房子以前到处都有裂缝,特别是厨房、圈舍尤为严重。”2017年6月24日,张正仁与南江县委 书记刘凯同志交谈时激动地说:“正当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政府把我家纳入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外墙 、厨房、圈舍都重新进行了规划和翻修,这都是国家的政策好,不然我哪能住上‘新房子’呢!”
2014年,张正仁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邮政巴中分公司进行精准帮扶,为他解决了妻子的 住院看病、药费报销等问题。
2015年,帮扶单位还为张正仁送去了100只土鸡苗,他辛勤养殖,两年时间毛收入达6000多元;他自力更生发展了金银花和乌药,3年时间卖出了15000元;张正仁还嫁接了1万株金银花苗,预计收入25000 元。
揣着这些劳动赚来的钱,他心里充满了欢喜,但他明白,没有大家的帮助,他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 。张正仁心里暗自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每到农忙季节,谁家要耕田耙地,他都会放下自己家里的活,带上“铁牛”去帮忙。
社里安排在他家里开会,冬天,他就提前给大家生好火,擦好桌子,放好凳子;夏天,他就在冰箱 里冻些冰水,让大家解解渴,消消暑。“两委”干部商议给他300元钱的会场费做生活补贴,他却当场拒 绝。
“这些年国家给了我多少个300元呀,为我们家解决了多少困难啊。这些不只是钱,是各级领导的关 怀,是党的恩情啊!我咋能要那300元呢?” 张正仁激动地说。